父亲的字还是如此遒劲有力,信中提到自己无意再重回朝堂争斗漩涡,以体衰力弱为由作《陈情表》一封,婉拒替太子来试探口风的使臣。又言及西北鞑靼骚乱不断,年底恐生变故,而后又问姜颜近况如何,钱银是否够用,当勤勉刻苦、谦逊有礼云云……
信的最后附有阿娘的一行小字,只有两句话:一是让她珍重身体,二是让她有空亲自去临洮府拜谢陆云笙陆老。虽未说明缘由,姜颜也能猜出多半是为了答谢陆老当初引荐自己。
深秋天高云淡,杏叶金黄。姜颜将信笺仔仔细细来来回回地看了几遍,一向以笑脸示人的她睹物思人,竟有些伤感起来。
好在还有两月余便到了年底,可有两月的假期归乡探亲。
如此想着,姜颜开怀了不少,折叠好书信揣入怀中,转而朝典籍楼行去——昨日博士官布置了古籍背诵释义的任务,有几处句子她理解得还不是十分通透。正巧上月记满一个‘正’字得了优秀,她便兑换了半日假期,打算前去典籍楼查阅一番前人注解,明日竞赛释义方不至于输给苻离。
路过国子监古朴巍峨的大门,却见门外石阶上站着一名少年,登时吸引了她的注意。
这少年手提着一个硕大的食盒,身着月白锦袍,墨玉腰带,头顶的发丝束成一个髻,另一半自肩头垂下,身量虽略显稚嫩瘦削,却挺拔端正,很是熟悉。
苻离?
他不在读书,跑门口来作甚?
心下使坏,姜颜提着下裳轻手轻脚踏上台阶,忽的从身后唤道:“苻大公子!”
屋檐下一行白鸽飞过,那少年被吓了一跳,闻声转过身来,一张与苻离七分相似的脸上写满了惊讶。这少年不过十四五岁,面容还带着几分稚嫩的婴儿肥,虽与苻离极为相似,却明显生动温和许多,此时呆呆惊讶的模样倒有几分可爱。
只是如此可爱的少年,并不是苻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