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0章 莺歌海县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4075 字 2022-11-06

罗升东的手段当然不止于此,他根据自己的官场经验,认为于小宝这种年少得志的青年官员并不会太在意旁人口头上的吹捧,因为这类人他应该根本就看不上眼,至于变相行贿的手段更是万万不可取,一旦被对方认为自己有什么不好的目的,回去给首长们打个小报告,那可就跳进南海也洗不干净了。

罗升东认为取悦对方的关键,是在于能让对方在本地公干期间感到心情愉悦,除了给于小宝等人提供比较舒适的吃住行条件之外,他还特地提前召集本地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做了准备,生产单位强调劳动纪律,居住区和商业区做好清扫工作,自己也准备好了政务方面的资料,务求让巡视组在本地挑不出太多的毛病。

双方都是归化籍的干部,官职地位也半斤八两差不多,而且八年前便已经互相认识了,只是工作上没有什么交集,平时很少有打交道的时候。但不得不说罗升东这番粗中有细的安排,倒是的确很对于小宝的胃口,他只希望能够在莺歌海县顺顺利利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并不需要对方给予自己什么好处或是表现出谄媚的态度,只要能好好配合说明本地的政务状况就行了。

车队在走了大概两里地之后,才停在了一处房屋较多的地方。这里也并非本地民众的住所,而是管理这附近盐田的生产中心。这里的职能主要是分配人手和生产任务,存放生产工具,以及用来储存成品盐的库房。

刘尚注意到这里的房屋全都是用粗重的条石修筑,这种全石材质的房屋,刘尚也是来到海南岛之后第一次看到,走到进处便能看到房屋外墙表面都有一片片细小的盐粒附着其上,伸出手指轻轻一捻便能捻下来。

正好此时罗升东也在向众人介绍修筑这种房屋的原因,是因为本地空气中的盐碱成份较重,其他材质的建材易被腐蚀,只有石材才能保持长久的稳定。不过这样一来,修建房屋的成本自然就比别处高出不少,若不是盐场财力充裕,也很难大量建造这种造价高昂的石质建筑。

罗升东带众人进到其中一间房子里,这屋内有数人正在伏案拨弄着桌上一些用小瓷碟盛装的食盐。罗升东介绍道:“安西首长为本地出产的食盐定下了三档标准,此处便是将已经制成的食盐进行抽样检测,查看起是否合乎标准,如未达标,是不可向外出售的。”

所谓三档标准,其实更多的是出于商业销售方面的考虑,以食盐的品质高低来作为定价的参考标准,达到覆盖高中低各个价位的目的。具体来说就是分为了粗盐、精盐和特制盐三档。

粗盐基本上就是盐水蒸发,盐分结晶后的天然盐,生产工艺最为简单,成本最低,价格自然也最为便宜,是海汉用来抢占低端市场的利器。而精盐的生产过程则是复杂得多,需用粗盐经过过滤,加入其他溶液生成沉淀,除去其中各种杂质,然后蒸发水分,通过了一系列物理和化学手段提纯的处理之后,才得到了较为纯净的精盐。这工序复杂得多,市面上的价格自然也是得要成倍地增加。

至于更为高档的特制盐,那就是靠着商业包装卖个概念为主了,在精盐的基础上加入一些食用香料的成分,配上精美的包装和专门制定的品牌宣传策略,销售对象也是以不差钱的社会上层人士为主,售价超过粗盐十倍以上。虽然产量不高,但利润却是相当可观的。

莺歌海县是岛上少数由归化籍官员执政的地区之一,不过在这里当政的这位老兄也并非生手,正是当初最早投靠海汉的大明地方官员之一,崖城水寨的水师参将罗升东。

罗升东在投靠海汉之后得到的好处着实不少,不但从小小的基层军官一路顺利升到了参将,而且利用手中的职权,以水师战船为交通工具,向当时的大明统治区贩运海汉出产的私盐,前前后后几年辛苦下来也是发了大财。后来罗升东见海汉在海南岛日益势大,食盐生意也从地下走私慢慢变成公开操作,私盐贩子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自己也不想再挂着一个无用的参将空衔,索性便弃了大明的官位,在三亚买了房入了籍,安安心心当海汉人了。

既然已经放弃了明人身份做了海汉人,罗升东所要考虑的问题自然就从发财致富转移到了今后的发展上,这不单单是他个人的命运走向,更关系到家族的未来前景。钱对于罗升东而言,这辈子肯定已经用不完了,下一代也基本能做到衣食无忧。他在海南岛本地和南海的各处殖民地都投资了一些种植园,已经逐步进入到稳定的收益期,每年的获利并不比之前走私食盐差多少,足以保障家人今后的生活所需。

但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罗升东尝过手握权力的甜头,自然不甘于在后半生做个混吃等死的地主,何况海汉国国力蒸蒸日上,如果不能给后代争取一个更好的出身,那么罗氏家族就算再有钱也仍是一介平民,想办法在海汉入仕为官,罗升东认为这才是庇佑家族后人的最佳方案。

罗升东自恃与海汉高层的官员们都相处得比较融洽,他便自行出面求到执委会这边,希望能够换个方式为国效力,执委会念在他这几年为海汉执委会鞍前马后也做了不少事,甚至有很多见不得光的事情他也有参与其中,功劳和苦劳都是有的,于是便给了他这么一个机会。反正海汉任用大明及其他国家的投降官员早有先例,倒也不差罗升东一个。

当然了,罗升东也并不是执委会点了头就立刻上任,而是参加了一段时间的政务培训,后来又在三亚、儋州和海口分别实习了一个月左右,这才被任命为莺歌海县的管委会主任。

不过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还是罗升东拜对了菩萨烧对了香,他早在几年前为了私盐生意就硬生生拜了海汉工业部主管盐业的安西为师,尽管他年纪比安西还大了好几岁,但就此以后便执师徒之礼对待安西。罗升东向执委会提出转职的时候,安西在中间也是替他出了声,这样才将莺歌海县的差事交到了罗升东的手上。

罗升东有名师在上,自己又在这个行业里打滚了好几年,什么门门道道都一清二楚,由他来出任食盐产地的地方官,专业方面倒也能够胜任。虽然以前是武官出身,不过在经过海汉的政务培训之后,能力也足以管理一县之地了。往来这里的有钱盐商虽然很多,但罗升东自己就是有个有钱人,并不会轻易被人用金钱收买,加之他也知道海汉的内部监察另有一套独立运作的体系,自己这个官位可不是什么铁饭碗,所以上任了一年多以来,倒也把地方打理得井井有条,没有犯下什么明显的过失。

三亚派巡视组到各县巡察政务民情,这事罗升东也已经提前得到通知,不过也是于小宝等人到了莺歌海住下来之后,他才得知消息。罗升东的态度还是很端正,一大早便来到县招待所主动会见于小宝。众人一起用过早饭之后,罗升东便张罗着带他们去参观本地的盐场生产情况。

“还得乘车?”刘尚看到招待所外面停着的几辆带遮阳篷的马车,心中不禁产生了疑问。这地方是不是也太有钱了一点,明明盐场就在目力所及的地方,还要专门派几辆马车来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