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3章 市立图书馆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4027 字 2022-11-06

市立图书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公众开放区与非开放区,后者基本只对穿越者及极少数的高级归化干部开放,普通民众无法进入到专门隔离开来的这片区域。而前者则是对所有国民开放,就连没有取得海汉国籍的人士也可以进入这里,查阅放置在公众阅览区的文献资料。当然这些文献资料并不见得非要来图书馆才能看到,基本都是海汉公开出版的各种报纸和书刊,市面上都能买到。

但海汉国民除了浏览这些公开资料之外,还可以凭借自己的身份证明,向馆方借阅一些非公开的书籍资料。比如刘尚颇感兴趣的火车原理相关资料就是属于这个类别,以他目前的身份是接触不到的,只有经由姜翰出面借阅,他才能有幸看到这些资料。

不过刘尚也不想第一次来就将自己的意图表现得太过明显,而且他目前真正想从这里查阅的资料也并非火车相关——这玩意儿就算知道其原理也没用,拿去别处仿造不知道要多少年月才能成功,而且就算仿造出来又能有多大用处?难道还能学海汉这样,花费巨资专门修一条道路来给它跑不成。

刘尚真正感兴趣的是海汉的政体和军事相关,而老板姜翰希望他能够将海汉过去的对外战争改编成故事性更强的章回体段子在茶馆表演,这就给了他申请查阅这方面资料的充分理由。

至于编段子说书这事,刘尚可真没打算将其作为自己在三亚的长期事业来经营,他并非专业说书行当出身,只是脑子好口条顺,加之以前跟说书先生打过比较深的交道,所以才选了这个职业作为自己在三亚潜伏期间用于掩饰身份的职业。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他知道海汉对善于搞宣传的人都比较重视,过去也多有说书先生被吸纳进入海汉官方机构的事例,这大概就是进入海汉政体的一条相对安全的捷径了。

刘尚相信自己在这个圈子里打出名气之后,很快就能引来海汉相关部门的关注,发来邀请应该也是大概率会在近期出现的状况。届时鲤鱼跳龙门,就不用再在茶馆里做这编故事哄下里巴人的行当了。

刘尚主意到这市立图书馆虽然没有围墙,但却用人工溪流将整个建筑群都圈在了其中,只留下几条通道出入,而且大门处也有武装人员把守,看样子海汉官方对这里的安全也比较重视。

出入图书馆的公众开放区并不需要出示什么身份证明,直接从入口处挨个进入就行了,也不用接受什么搜查。但入口处立着硕大的牌子,上面白底黑字写明了“严禁携带易燃物进入”字样,以及列出的各种违禁物品。姜翰和刘尚都是打着空手,倒也没有什么违禁物品,当下便直接就过了。

进了大门没走多远,便看到前方这栋建筑物门前挂着“公众开放区”的牌子。姜翰以前曾来过图书馆,轻车熟路地带着刘尚从大门进去了。

刘尚虽然来之前就大概知道图书馆是个什么性质的机构,但他以前从未进入过类似这样的地方,所以在步入室内之后,刘尚的感官也立刻就受到了冲击。

刘尚首先所感受到的便是安静,室内的砖石梁柱上到处可见挂着大大的“静”字,屋内虽然有不少人或坐或立,但却没有人大声交谈或是发出别的响动。

其次他发现这屋里的能见度远比他想象的明亮,屋顶使用了大量的方形玻璃来加强采光,墙壁上也同样是有大面积的玻璃窗设计,虽然屋内空间很大,但采光一点不差,那些正在伏案阅读的人也都没有再借助火烛之类的照明工具。

当然了,这种地方到处都是易燃的纸张,如果使用火烛照明,无疑是非常危险的举动,海汉人在房屋设计方面加了不少巧思进去,再加上不计成本的运用玻璃材料,才会有了这么理想的采光效果。

刘振国对廖远的身手倒是基本满意,见他在待遇方面也不讨价还价,好感又多了一分。不过这廖远说他手底下有八个弟兄,自家这商栈却是没必要养这么多武师护院,而且这舞枪弄棒的人多了,到时候招来官府的特别关注,那也不太妥当。当下便跟廖远说明了情况,武师顶多只收四人,剩下的就只能请他们另谋高就了。

廖远心想这商栈既然正在招工,那如果有机会将手下这些人聚在一起,还是可以争取一下,当即便应道:“我这些弟兄身强力壮,不是武师的活也都能做的,若是刘老板有其他的差事,哪怕是粗笨重活,我们也可以做的。”

刘振国听了心头一软,心想反正还有别的岗位要招人,把这廖远的人手一并招进来倒也省事,正待要同意他的请求,便听到身后的左青轻轻咳嗽了一声。刘振国自己也是走南闯北多年的老江湖了,立时便反应过来,这廖远并不是知根知底的人,一口气将他一伙人全都招揽至麾下,今后这些人抱起团来只怕是指使不动,反而会慢慢在这商栈里变成了一团毒瘤。自己虽是出于好心,但日后这些人却未必会抱着好意来回报自己了。

想到这里,刘振国便打消了原本的主意,只说商栈其他差事已经有了人选安排,没法再超编雇佣人手了,虽然同情廖远的弟兄,但也还是爱莫能助,只能请他们另谋高就了。

廖远见刘振国不愿松口,也就没再多话。不过他们一起的九人,这下有四人解决了着落,已经算是不错的结果了。

冯十见双方议定了这桩差事,当即便把准备好的文书拿了出来,让双方签字画押。这文书一式四份,除了甲方乙方和中介牙行各留一份之外,还得交一份到三亚管委会下属的移民机构备案。类似这种私人用工的协议,如果没有在官府备案,那被查到之后相关人员都是要受罚的。特别是操办这种事情的牙行,如果没有引导用工双方把这个备案环节完成,甚至有可能会被吊销营业资格。

冯十拿起几份文书一一查验之后,这才面带喜色道:“各位,这事就算妥了,这文书大家各自收好,以后说不定官府还会查验。鄙行的中介费用,还望各位能尽快结算。若是有什么别的差遣,随时吩咐小弟便是。”

刘振国急于用人,当下便对廖远等人道:“你们若是方便,今日便搬过来吧!明日开始上工,今后便住在商栈里。这边家具被褥、日常用具都有,你们只需带个人衣物过来便是。”

廖远等人返回住处收拾行装,顺便将这个消息也告知了刘尚。刘尚叮嘱道:“既然这东家与海汉官府多有合作,那你们去了之后就多多留意这方面的消息。他既然在三亚建了商栈,想必贸易往来也不少,看看那些货物的来路和去向,大致就能推断其活动范围了。还有哪些大明商家与这东家有生意上的往来,你们也可以留意一下。”

廖远对刘尚的指点极为重视,连声应下来。他既然接下了这个差事,马上就要从这院子里搬出去了,不过这空出来的房间,廖远和刘尚都觉得还是继续租下去,免得有外人入住搞得不方便。而剩下几人继续住在这里,廖远等人也有理由三不五时地回来一趟,沟通一下近期的进展。

至于剩下的几人,廖远也已经拜托冯十继续替他们安排这类差事。这种买卖做下来冯十的提成不少,他自然也满口答应下来,承诺尽快就替廖远的弟兄找到合适的工作。

廖远等人到了三亚一个多月,才在刘尚的指点下慢慢摸对了门路,而刘尚的进展可就比他们要快得多了,来到这里不过数日,就已经找到了晋升公门的捷径,并且在付诸实施的过程中十分顺畅,远胜与他同院的这帮人。

刘尚吃过午饭,才拿着自己的行头不急不慢地出了门去港区的茶馆。他的说书差事其实是在晚饭时间才会登台表演,不过今天与老板姜翰约好了下午要去市立图书馆查阅资料,所以得早点出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