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河岸边也同样停靠着好几艘盖伦船,仅从目前发现的帆船数量来看,的确有可能是有大批英国武装人员已经抵达了此地。这处营地外围有稀疏的篱笆,将其与外界隔离开来。罗杰用望远镜观察了一会儿,营地中的确是有不少看起来像是雅利安人种的武装人员正在列队操练。从他们装备的火绳枪来看,应该便是英国人手下的雇佣兵了。
“这帮杂碎还练得挺齐啊!”罗杰一边用望远镜观察这帮人,一边喃喃地吐槽道。虽然对方是海汉的对手,但罗杰并不会因此而瞧不起对方的实力,这些雇佣兵的训练水平并不差,至少在军官的指令下作出的战术动作都很整齐,以这个时代的标准来衡量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
根据这片营地中的营房和帐篷数量来推测兵力倒是不难,与俘虏交代的数目相差也不会太大,而且英国人应该料不到对手会派人潜伏到这地方来侦察,所以疑兵之计这种高级操作应该也是不存在的,推算出来的兵力有着较高的可信度。
当然了,仅仅只是找到英国人的营地并不能说此次任务就圆满完成了,罗杰希望能够通过观察对手的战前训练,确认其将会在作战时采用的主要战术,最好还能确认接受英国人培训的柔佛军规模,那么接下来应付对方发起的进攻就更有把握了。
从罗杰所观察到的情况来看,火枪兵几乎都是由身着统一服装的英国雇佣兵来担当,而柔佛士兵则是负责用长矛和盾牌为他们身后的高级兵种提供掩护。这些大约有四尺多高的盾牌立在地面连成一片之后,就几乎是给站在后方的火枪兵提供了一道掩护住大半个身体的胸墙。火枪兵甚至可以直接将火枪架到盾牌上端完成发射动作,然后撤下腾出位子,让后一排的火枪兵补位上来继续射击。如果对手冲到比较近的距离上,那么在盾牌之间伸出的长矛也将会有一定的杀伤力。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比较聪明的设计,其实海汉军也曾在作战中采用过类似的手段,只不过没有使用这么多的人力,而是将战场运输补给的小车设计了可以竖立起来作为掩体的功能,以求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省在战场上投入的人力。
当然了,柔佛军与英国人的这种人力掩体的运作效率显然要更高也更为灵活,这道盾墙不但可以随战斗前后左右自由移动,而且即便某个位置的人员折损,也可以马上由候补人员将漏洞弥补起来。从这个角度来说,的确是要比海汉的车阵掩体更为灵活便利。
罗杰看明白对方的战术之后,当下便开始考虑要如何破解对方的手段。如果这盾牌的厚度不够挡下海汉步枪射出的子弹,那么这一切都是徒劳,排得再紧密的盾墙也只是形同虚设而已。但如果这盾牌足以挡下步枪子弹,那海汉军的固有战术或许就要作一些微调了。
假如是后一种情况,那么能通过射击对敌军士兵造成有效杀伤的面积就要小得多了,顶多只有身体的三分之一左右,这就要求士兵们在射击时的瞄准要更为精确才行。但要达到这一点,那么交火距离就必须进一步缩短,以保证射击精准度,而这无疑会增加士兵们的风险。
当然还有另一种以力破巧的解决办法,那就是把大炮推出来,对准这火枪阵直接轰他个七零八落。
英国人的下落先暂且不提,在这里发现的柔佛军队倒是跟俘虏的口供对得上号,驻军地点和大致规模的信息也基本一致。先前被海汉抓到的那几名探子,性命应该是能保下来了。
两三千人的军队规模说多不多,罗杰最在意的也并非这些部队的战斗力如何,他现在更重视的是敌军部队的后勤辎重要如何保障,毕竟对方预设的战场是在星岛,虽然中间只隔着一道狭窄的海峡,但物资和人员的输送可要比单纯的陆上作战复杂多了。如果柔佛打算跟海汉全面开战,那运输就将会是他们绕不过去的一大困难。
要在短时间内向星岛投送大量人员和物资,所需的船只不是小数目,而且这种由陆下海,再由海登陆的运输路径,也非常考验军方的指挥协调能力。罗杰认为像柔佛这种在近年并无显赫战绩的小国,军队的实力和作战经验都比较有限,想要顺畅地指挥如此复杂的军事行动多半力有不逮,这个环节很可能就需要英国人的协助了。
英国人在海外兴建殖民地的过程中曾实施过许多武装登陆行动,对于这个领域的操作经验肯定是远远超过了柔佛军。而据俘虏所说,他们正在柔佛军中充当军事顾问的角色,想必也会在海运这个比较擅长的领域出力相助。
罗杰忽然想到了什么,又拿出地图来仔细查看了一番,在他们目前的位置向东不远处,便是一条河流的入海口,而那处地方河面比较开阔,可能会有河流冲积形成的天然港湾存在。如果柔佛军要集结大量船只,又要防备被海峡对岸的海汉所察觉,那么将船停泊到河流入海口内倒是一个很不错的隐蔽手段。而这个地方距离柔佛军的驻地不远,物资和人员登船也比较方便,罗杰越想越觉得有道理,便决定去探一探那处所在。
于是侦察小队稍事休整之后,便再次出发向东行进。罗杰手头的地图是根据三亚大资料库里存储的卫星图来绘制的,但时间相隔数百年,地形地貌也会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入海口这种地形几乎年年在变的地方,地图的参考价值就更有限了。所以海汉每到一处地方,必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对手头的地图进行修正。
而这次也不例外,这个入海口的位置要比地图上标准的距离更近,这或许是因为河流的流向有所不同而造成,不过也因此替侦察队省下了不少脚力。在距离林子边际还有数十米的地方,罗杰已经看到了树林外有影影绰绰的人迹活动,当下立刻让队伍停下前进的脚步。仔细辨认之后,罗杰发现那应该是柔佛军的巡逻小队,这就让他越发肯定了先前的猜测。
为了避免人多暴露行迹,罗杰让其他人先停下,自己带了两人慢慢向树林边缘摸过去,确定巡逻队已经走远之后,才探出头来观察外面的状况。
在宽约一里的河道两岸,密密麻麻地停靠着上百艘帆船。不过柔佛国的造船技术显然还相当原始,这些帆船普遍船体不大,跟海南岛那边常见的渔船差不多大小,一艘船顶多也就能装十来个人。即便如此,这些船也不知道是搜罗了多少地方才凑出来的,以柔佛的国力能在短时间内征调这么多船,应该已经是殊为不易了。
在这些小船当中,也有那么五六艘船体稍大,外形比较惹眼的帆船。罗杰一眼就可以确定,这种只有西方殖民者才会拥有的盖伦船,可绝对不是柔佛国能造出来的货色。罗杰拿出望远镜,仔细观察一番之后,终于在其中一艘帆船的桅杆上看到了耷拉着的三色米字旗。毫无疑问,英国人的驻地应该就是在这附近的河岸了。
在距离英国帆船不远的河岸上,已经建起了一个小小的货运码头,可以看到码头上已经堆放了不少打包完毕的物资,还特地搭建了竹棚遮挡风雨,看样子对方的备战工作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了。码头上仍有一些民工在将物资源源不断地搬运过来,不过显然这种纯靠人力的运输方式效率是很低的,远远不及海汉码头的运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