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先说来听听。”宁崎点头应道。
“昨日我在家中翻看报纸之时,忽然想到这种做法何须局限于你们所辖之地,如广州府也可依葫芦画瓢操作,开个一两家报社。宁总觉得如何?”李奈试探着问道。
宁崎看了李奈一眼:“你打算出钱搞报社?”
李奈正色道:“若是海汉觉得可以,我的确愿意出资一试。”
“报社可没有做海贸来钱快。”宁崎提醒道。
“这个我明白。”李奈点头应道:“我并不是为了挣钱才向你提出此事,就算这门生意不盈利,我也有兴趣试试水。”
“看样子你已经把前因后果考虑得很清楚了。”宁崎笑道:“那你是觉得你们老李家在广州府的影响力还不够大咯?”
“老李家的影响力,不就等于是海汉的影响力?”李奈回应道:“毕竟这办报之事,缺了你们的帮助也是不行的。”
李奈昨晚就已经将这事考虑清楚,在广州办报,李家的人脉、财力都不是太大的问题,关键还是要有懂行的人来主持这件事,不然光靠自己这种一知半解的门外汉,能把报纸办好才见鬼了。这件事如果办成了,的确是如宁崎所提到的那样,李家在广州府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势必又会有所提升,但相应的收益肯定也不会只是李家独享,海汉肯定也能顺带着从中获取到不少好处。李奈就算用脚趾头都能想到的事情,宁崎肯定也早就已经想到了。
李奈也并不打算在这件事上跟宁崎来来回回的兜圈子,因为这件事对双方而言都没有太大的迫切性,但如果办成了又都能收到好处,他知道宁崎肯定是不会拒绝自己的建议,唯一拿不稳的地方就是宁崎会对这种合作提出什么样的要求。
“我个人倒是不反对你的提议。”果然宁崎的回答就在李奈的预料之中:“如果你能够代为处理好官府的情绪,我觉得这的确是一个可行的项目。”
如果要说海汉没有想过在广州出版报刊,那肯定是骗人的。但这种东西的确十分敏感,地方官府只要没蠢到爆炸,自然能察觉到这种宣传方式对于大明统治权威的伤害有多大。如果由驻广办牵头去搞这件事,九成九会受到官府的查禁。哪怕他们不敢把海汉得罪得太厉害,也一定会想法设法地阻止这种刊物在广州的发行。
但如果操办此事的主体换一个角色,那或许效果就会有些不同了。哪怕全广州的人都知道李家跟海汉关系密切,但李家主事的人可没有任何一人公开投奔海汉,依然是大明的子民。而李家在地方上的人脉也足以让官府睁只眼闭只眼,只要别把言论搞得太过火就行。
“官府方面,可由我出面去游说,毋须担心。”李奈很有把握地说道:“广州府的知府、通知、通判、推官,守城的指挥使、同知、佥事,统统都不是问题,打通关节的费用方面也可有我方全部承担。”
“这么大方?李老板可真是让我刮目相看啊!”宁崎赞道。
李奈摆摆手道:“做不做这件事,每年都要给自己衙门烧香的。反正都要上香,也不差多求他们办一件事了。花出去的钱,回头再慢慢通过广告之类的营收赚回来便是。”
“考虑得挺周全啊!”宁崎这次竖起来大拇指,他看得出李奈连未来的盈利方式都已经考虑进去了,的确不是在闹着玩。
当然除了通过账目信息脑补推测海汉的新动向之外,查账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了解近期的经营状况。由于三亚这边的分支机构一直都是由李奈定期查账,所以情况也比较熟悉,随便看看就能发现是否有异常的状况。而这些掌柜、管事都知道自家三少爷跟海汉人的关系十分密切,发现账目不对随时都可以找海汉人对账,因此也不敢在账簿中玩什么欺上瞒下的猫腻。
在翻看自家码头的货物出入库记录时,李奈注意到数据似乎与自己过往的印象有些出入,便开口询问道:“怎么近期从南洋入货的香料多了不少?”
负责码头仓储事务的管事叫李丙,也是李氏族人,辈分上算是李奈同辈。不过在李奈面前他也不敢拿什么架子,闻言忙躬身应道:“三少爷,这多出的南洋香料并不是西番的货,而是海汉的货。”
“海汉的货怎么记在南洋的条目下面?”李奈有些不满地问道。
“三少爷,这香料的记录一向只记产地,至于货主都另行记录在商栈的账目中,是以码头货仓的记录上面只写了来自南洋。”李丙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李奈轻轻拍了拍头道:“看账本看太久,脑子都看糊涂了,竟然忘了这一茬。”
李丙应道:“三少爷事务繁多,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不记得,也是情理之中。”
“不过海汉人以往卖的香料都是自家种植的,怎么如今还要从南洋进口?”李奈奇道:“难道他们接的香料订单已经多到来不及供应了?”
“非也非也,这香料并非他们在南洋购买回来再转卖给我们。”李丙摆摆手道:“这是金兰港产的货。”
“哦?金兰港的香料都已经开始出货了?”这个消息倒是让李奈稍稍有些惊讶。
“今年是当地种植园出产第一年,量不算多,据说明年至少会在今年基础之上多出两倍。”李丙用肯定的语气回答了李奈的疑问。
安南南部海岸线上的金兰港是安南内战结束之后被划给了海汉作为租界区使用,李奈虽然还没亲自去到过那里,但也听说过当地的港口条件非常好,甚至还远在三亚之上,海汉有意将当地建设成一处大型综合港口。当然了,在周边地区的附属项目开发当中,自然也少不了海汉的某些拳头产品,比如回报率极高的热带经济作物。
作为嗅觉灵敏的投资商,“福瑞丰”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有海汉执委会出面背书的投资项目,因此在金兰港当地的种植园区中,也有“福瑞丰”及其他一些投资商的股份在其中。而签订协议时所选择的回报方式,就是日后从当地的产出中获得一定的实物份额。近期运抵三亚港后送进“福瑞丰”货仓的这些南洋香料,正是金兰港当地产出中属于“福瑞丰”的份额。
“海汉人……动作还真是快啊!”对此李奈除了感叹之外,也没什么好评价的了。
海汉开发海外殖民地的速度的确快得惊人,安南内战结束到现在也才两年多时间,但类似金兰港这种开发时间不算太长的殖民区都已经开始有了产出,李奈认为这已经足以让海汉在南海地区的竞争者们感到汗颜了。
李奈在这次南下之前就已经听说荷兰人在巴达维亚吃了大败仗,险些连自家老窝都被连锅端了。而这一役势必将影响到荷兰人在南海的影响力,作为海汉在南海的主要对手,荷兰人大概很难再有机会从坑里爬出来了,毕竟海汉人可不是心慈手软的主,逮着这种机会肯定要对荷兰人落井下石了。
不过李奈的判断是海汉大概不会立刻南下,毕竟安不纳岛这个地方才收到手里不足半年,而且当地的开发规模估计也撑不起海南舰队大举南下作战所需的补给。因此李奈的判断是海汉会在别处找荷兰人的麻烦——比如说与福建隔海相望的大员。当地的荷兰人孤悬海外,势单力薄,而巴达维亚那边也陷入麻烦之中,肯定够不上这么远的地方了,与大员港近在咫尺的海汉人要是没有趁着这个机会出手打压荷兰人,那李奈反倒是会看不起他们了。李奈之前对海峡局势变化所做出的推测,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来自这方面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