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1.第571章 轻重缓急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4093 字 2022-11-06

张千智趁着购买生活用品的机会,入城与汪百锁取得了联系,并将自己这几天的侦察所得告知。

汪百锁摇头道:“我们如果直接进去硬搜,不管能不能搜出东西,都会在儋州文化圈造成很不好的影响,没有真凭实据,这个事不能就这么简单的结案。”

张千智道:“不妨多调一些人手,安排在书院后的山林布控,若是再有人来与黄子星接头,我们便可将其人赃并获了!”

汪百锁苦笑道:“不是不调人,而是现在人手根本不够用了。大本营派了专员过来查另一件案子,性质比黄子星这事严重得多。目前布置在书院外的监控力量,恐怕大部分都要调回城内,协助侦办工作。”

张千智皱眉道:“那我呢?”

“你再潜伏半月,若是仍然没有进展,那便寻个机会,不露痕迹地脱身吧!”汪百锁无奈地应道。

站在他的位子上的确有点难以作出决定,黄子星肯定是有问题的,但他的问题目前看来性质并不算特别严重,充其量就是思想反动而已,还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动作,而张千智所侦察到的情况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但这也是安全部职责所在的范围,前面又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张千智也顺利打入了书院内部,就此放手实在可惜。

如果不是林南和李清扬带来的这个新案子如此紧要,汪百锁倒是很乐于按照张千智的建议,再继续加派人手控制书院周边。但新案子可是总部郝总亲自督办,执委会陶首长也有相关批示,这重要程度跟黄子星案不能同日而语,汪百锁也只能将有限的资源向更重要的一方进行倾斜。

张千智对于汪百锁这样的安排也没什么好指责的地方,他跟在何夕身边这么长的时间,自然明白安全部的行事守则,孰轻孰重,他也是能分出轻重缓急的,并不会因为自己正在执行的任务被强行减少投入而愤怒。既然汪百锁愿意让他再花一点时间继续调查下去,张千智决定还是要尽可能把忠明书院的底细摸个水落石出。至少黄子星这个人物,张千智凭着直觉已经认定了他身上有问题,不把他揪出来,张千智不会甘心离开忠明书院。

事情就是这么凑巧,张千智在城内跟汪百锁开完碰头会,回到书院之后,黄子星便派人来叫他去书房。张千智再次来到黄子星书房之后,还没等他开始琢磨对方的意图,黄子星便主动开口询问:“今日进城去了?”

“学生去采买一些日用之物。”张千智不急不慢地应道。

“你可曾看到贴在城门的安民告示?”黄子星又问道。

张千智故作不屑道:“便是那所谓的海汉管委会贴出的告示么?学生看倒是看了,但上面都是一派胡言,说什么要统计本地民众状况。以学生之见,这简直就是狐假虎威,官府的事情,哪轮得到他们来多事!”

为了能够尽快解决此事,军方也给予了足够大的支持,不但下令儋州驻军负责人尽量配合安全部行事,而且还让海军出动了“闪电号”快速帆船将他们从三亚直接运抵儋州湾。李清扬还是第一次乘坐这艘来自另一个时空的黑科技帆船,其航速之快让他简直瞠目结舌——当天凌晨出发,入夜便到了儋州湾,比普通中式帆船的航速足足快了近两倍。

如此高的航速,要完成从南京到三亚这段漫长航程大概也只需七八天的时间,而如果是大明的普通商船,一路上走走停停,基本上要一个月左右才能抵达目的地。就算战船日夜赶路,起码也要二十天以上。李清扬虽然不是作战部队,但锦衣卫也算是半个军人,自然明白这种海上行进效率对于作战会有多么大的帮助。琼州岛的大明水师降的降,灭的灭,完全没有跟海汉海军一战之力,李清扬认为除了船载炮火的劣势之外,这航速上的差距大概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当然他们这一行人并不是公然打着海汉安全部的旗号来的,而是以海汉商务部巡查组的名义进驻儋州,任务是考察本地的市场贸易状况。这个身份可以给他们在本地展开的调查工作一定的掩护,减少引起有心人注意的机率。

汪百锁和林南是认识的,但李清扬他还是第一次见到,以前只是听说过安全部编制内还有一个特聘的锦衣卫军官,今天总算是见到活人了。两人以前都是为大明朝廷效力的人,如今却都转换阵营加入了海汉安全部,相见之下也不免有些唏嘘之情。

林南将这两人的反应看在心中,也不说破。他是1627年第一批入伍的民团老兵,出身比这两个半途加入的前大明公务员要纯正得多,因此升迁的速度也要更快。他虽然还没有被委派到地方上分管工作,但权限却要远比李清扬和汪百锁更高,以后即便是分配到地方,所管辖的区域大概也不会限于一城之地。

这次郝万清派林南带队,也是有意要扶持他上位的意图,只要这次的任务完成得好,那么日后的升迁也就有了更好的资本。顺便也让林南监督一下李清扬和汪百锁的办案过程,特别是刚刚正式加入海汉阵营不久的李清扬,在这次办案中的表现很可能会影响到他今后的前途。如果他在办案过程中有任何对锦衣卫念旧或者立场不稳的表现,那等待他的很可能就是回到过去的软禁日子。

这三个人在安全部入职都有长短不等的一段时间了,也知道安全部最为重视的就是工作效率,因此没等回到儋州城内,返城途中就在略微颠簸的马车上开起了临时小会。

李清扬先花了一炷香的时间,向汪百锁言简意赅地介绍了目前所掌握的情况,以及这次大本营派出特勤队来儋州侦办此案的目的。

汪百锁听完之后也是有些震惊:“这个逃脱的锦衣卫副千户,有可能当下就躲在儋州城内某处?”

李清扬点头道:“以锦衣卫办事的手法,在身处险境之下,首先要做的就是隐匿自己的行踪,先保证自己的安全,再图谋脱身或是反击。这个赵野唯一的一名手下前些日子也已经死在了海上,他现在的明智做法就是不要妄动,等待上级回复。”

汪百锁道:“我们不知道他落脚何处,更不知道他的体貌特征,他如果已经有了掩饰的身份,又不采取什么逾矩的行动,那可就不太容易搜捕到了。”

林南开口道:“安全部也考虑到了这种可能性,所以在郝总跟执委会的首长商议之后,我们决定联合多个部门一起行动,在搜捕这条漏网大鱼的同时,也顺便把民政部的户籍制度在儋州进一步推广开来。”

所谓的户籍制度,其实在三亚已经推行了将近三年的时间。这套制度除了能够统计治下地区的人口状况,对于治安也有极大的帮助。想要在海汉治下区域活动,要嘛有归化民的身份证明,要嘛就得办理临时出入手续,非归化籍的流动人口活动范围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这也大大降低了流窜犯罪发生的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