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船不能停靠占城国的港口。”林南摇摇头插嘴道:“根据我们掌握的信息,占城的主要港口有荷兰人建立的商栈,我们的战船很容易就会暴露身份,这对于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会很不利。”
“就只能一路往南了。”王汤姆的手指在海图上移动着:“从这里出发到纳土纳岛,航程大约在500多海里,以我们这支船队的航速,大概需要五到七天才能抵达那个地方。”
侦察船队里虽然有几艘快船,但为了掩人耳目,也特地带了三艘传统的中式帆船,而整个船队就大致以这三艘船大约在四五节的航速为基准了。
当然了,以两艘双体帆船的航速而言,这么慢慢折腾实在是很要命,所以王汤姆打算兵分两路,由两艘航速较快的双体帆船以正常航速南下,作为先头部队前往纳土纳群岛海域进行考察,而后续的船队大概会滞后两天左右抵达该海域,届时再会合进行下一步行动。
尽管金兰湾这地方没有什么补给可以提供,船队还是在王汤姆的命令下在这里休息了两天时间,然后再次出发。
12月24日,船队离开金兰湾继续南下。“闪电号”和“快速号”在离开金兰湾仅仅几个小时之后,就逐步脱离了大队的视野,一马当先杀向南方了。
待在这两艘帆船上的人员基本都隶属于军方和安全部,一路乘风破浪,仅仅72小时之后,两艘帆船就已经抵达了纳土纳群岛海域。而此时后面的大部队才刚刚完成了一半多一点的航程。
12月28日清晨,负责瞭望的水手发现了西南方向约十海里处海面出现了岛屿。在经过了海图比对之后,王汤姆确定这就是纳土纳群岛最靠北的一个小岛,而这个岛距离纳土纳大岛的航程就只剩下大约30海里了。在确定了附近海面上没有其他船只踪迹之后,两艘帆船驶向了这处小岛,并在小岛西岸的沙滩下锚停船。
根据出发前从大数据库所下载的卫星资料图来看,这个小岛是一个南北走向的楔形狭长岛屿,南北长约12公里,东西宽约2到5公里不等。岛上林木繁茂,先遣队在登岛时没有发现人类活动的痕迹,看样子这里应该只是一处无人岛。
考虑到后续的行动,王汤姆下令在这里暂时驻扎,并在岛上建立一处前进营地。为了掩人耳目,白天也取消了生火做饭,以免被过往附近海面的船只看到了烟雾,直到入夜之后才在岸上挖坑埋灶煮了一顿热食来吃,还得小心翼翼地用帐篷布将朝外的几方遮挡起来,以免火光在夜色中被发现。值得庆幸的是,先遣队在这个小岛上找到了一处淡水水源,虽然出水量不大,但水质尚可,只需简单地进行澄清之后就可以煮沸饮用了,而这对于后续会抵达这个海域进行作战的大部队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29日天亮之前,“闪电号”便出海南下,驶往纳土纳岛。这个岛的海岸线上并没有适合修建大型港口的天然港湾,根据安全部所提供的信息,纳土纳岛上最大的一处码头,是位于岛东岸中部地区,那里也仅仅只是一处向内凹进海湾而已,甚至连躲避风浪的条件都不具备。而荷兰人接手这个岛屿之后似乎也无意投入太多精力经营这个地方,其驻岛武装主要就集中于岛东岸的这个小港口。
阮经贵回到住处也没立刻回屋休息,去书房拿着穆夏柏交给他的物资补给清单又反反复复地看了七八遍,确认其中的内容。第二天一大早,阮经贵便出了门,开始替这支船队张罗清单上所列的各种补给品。
这张清单上并没有多少稀罕或者特别贵重的物品,绝大多数还是普通的补给品,如食物、药物、绳索、帆、备用船料以及其他出海可能用到的物品,要求的数量也不算太多。阮经贵认为军方开出的物资清单并不是真的打算在这里补给多少东西,而是要借着这次机会验证一下岘港这地方的补给能力,看看有哪些物资可能会出现短缺状况。
阮经贵的所料已经很接近事实,为了预防途中补给不便的情况,这支船队在从三亚出发的时候就已经带足了较为充足的补给,途中顶多再找地方补充食物和淡水就可以了。不过考虑到之后要调动安南民团军南下,岘港这地方大概就是南下航程中最后的一个大型补给点了,对于这地方的补给能力,军方势必要先予以验证才行。
当然了,在三亚准备这些物资,跟在岘港筹集这些物资的难度是完全不同的。特别是船用物资,三亚那边可以提供原厂出品的各种零备件,而在岘港就得照着图纸现做了,一件两件还好,但还是有很多东西以本地的条件并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大量制作出来的。
而在准备物资之余,阮经贵倒也没有忘记昨天安全部给他单独下达的命令,在本地征集信得过又熟悉南海海况的水手船员,这件事如果不是熟悉本地民情的人根本无法完成。去年开发岘港之前,安南朝廷强行从附近征发了三千人口,塞给海汉作为战争报酬,这其中的确也有不少水手,不过去过南洋的却并不算多。前年会安城破之后,大量的水手船员都逃离了这个地区,留下来继续在附近生活的人并不多,只有十之二三的人曾经有过下南洋的经历,而其中熟悉南洋海况的老海狗就更少了。
昨天阮经贵咬着牙说能找到几十人,其实都有点夸大了,再加上安全部又要求信得过还能举家搬迁,那就又将可选的范围缩小了不少。阮经贵跑上跑下忙了一天,面见了不下百人,最终也就只确定了七名人选。
到12月18日船队离港之前,各项物资筹备工作总算是在阮经贵的督促之下勉强完成了,但这合格的水手,却只找来了十三人。不过王汤姆倒也没有因此而斥责他,只是临走时又交了一份新的补给清单给他,让他在岘港用心筹备。待王汤姆等人登船之后,阮经贵才小心翼翼地打开这份清单看了一下内容,基本与他这两天所准备的物资一致,只是数量明显增加了许多。阮经贵不敢怠慢,赶紧捧着这份清单,去岘港各处的工坊农场催命去了。
船队离开岘港之后,便沿着海岸线南下,花了三天时间走了大约300海里路程,抵达了此行的第二站金兰湾。
金兰湾位于中南半岛东南部,港湾由冲空山和凤凰山两个半岛合抱,形成了葫芦形的内外两个海湾,深入内陆达十几公里。这里正好位于从南洋北上前往远东地区的重要航路上,在后世也是公认的中南半岛战略要地。
“闪电号”的甲板上,王汤姆正向这次行动的各部门代表介绍金兰湾的情况:“……金兰湾外港海湾湾口宽度约在4000米,水深在30米左右,内港海湾湾口宽度约1300米,平均水深都在10米以上。另外内港的港湾面积超过60平方公里,以我们现有的海军舰队规模,就算驻扎十支舰队在这里也不会觉得拥挤。”
王汤姆说得兴起,抬手指向前方的海岸道:“当然了,这个海湾的面积很大,仅仅只是用来作为军事基地使用,也难免有些浪费。这里港湾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起来,一部分用作商港,而且内港的南部地区也有很好的开发条件,可以用来修建大型盐场,充分开发的话,规模也不会比莺歌海盐场小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