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6.第486章 主力舰下水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4036 字 2022-11-06

1629年年底,赶在新年来临前三天,海汉海军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艘旗舰“威严号”在胜利港军用码头举行了盛大的入列仪式。执委会所有执委以及各个单位的头头几乎悉数到场,一同观看这艘凝聚了整个穿越集团心血的大型战船入列服役。

这艘船其实早在穿越之前就已经在海运部门的建造计划当中,并且相关的设计方案也早早就准备好了。不过穿越初期限于造船技术方面的原因并没有能够立刻付诸实施,直到胜利港造船厂扩建之后,新建的大型船台才终于可以铺设建造这艘大船的龙骨。

这艘三桅帆船的排水量达到了1762吨,全长50米,甲板最宽处12米,主桅杆高度55米。船上设计了三层火炮甲板,安装有12磅、24磅、48磅三种口径的火炮共计52门。额定的船员加上战斗人员共计388人,只使用风力推进的理论航速在6-12节。

这艘船最大的亮点当然并不只是巨大的船身和密密麻麻的炮口,最为重要的部件其实在底舱后部,一套设计功率为800匹马力的蒸汽动力系统。在同时使用蒸汽和风力两套推进系统的情况下,最高航速可以超过15节,在当前这个时空绝对是找不到对手了。

由于海汉在火炮制造技术上所拥有的巨大优势,“威严号”所装备的火炮在射程和精准度方面都大大超过同时代的对手,因此这艘船在建造时并没有像西方战舰那样采用超厚的外层甲板和铁皮外壳来打造船体,而是将有限的载重量更多地留给了重量颇大的蒸汽推进系统,以及维持其运转所需的燃煤和淡水。

而为了能够让这艘主力舰艇拥有更强的海上巡航能力,海军还专门为它改造订制了两艘“探索级”补给船,为其装载燃料、淡水、弹药和船上数百人所需的生活物资。按照海军的预计,这艘船至少能在海上维持500海里的作战半径才算合格,不过实际的操作中是否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还得打一个很大的问号,毕竟蒸汽战舰这玩意儿没有人玩过,不管是途中的机器保养维护还是海上的后勤补给实施,都还需要大量的时间来进行摸索和练习。

而与其同期进行建造的姊妹舰“威风号”,目前也已经进入到下水舾装阶段,预计完成工期还需三个月左右,明年上半年应该就能正式入列。

陶东来站在主席台上,一边鼓掌一边微微侧头对旁边的颜楚杰道:“这艘船现在真的就能入列?”

颜楚杰不动声色地说道:“先入列,其他的问题慢慢再解决。”

陶东来听了之后,脸上的神色也没有太大变化。这艘船交付的时间比预计的工期提前了很多,陶东来虽然不是造船方面的专业人员,但多少也是个军迷,隐隐感觉到其中似乎有些猫腻,只是一直忙于别的事务,没有时间来过问而已。而颜楚杰的话无疑是肯定了他的这种猜测,这艘“威严号”在入列的时候,应该是并未完成所有的调校工作。换句话说,这艘船现在只能说是强行入列,但要形成战斗力,恐怕还有很多工作要完成。

陶东来知道当下这个场合不太适合继续追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因此也并没有再就这个问题讨论下去。他深知颜楚杰的为人,相信颜楚杰不会拿这么大的项目来开玩笑,之后肯定会自行向他解释,只要耐心等下去就是了。

沙喜虽然离开权力中心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但多少还是有一些可靠的消息渠道,对于执委会在人事任免方面的动向也有所了解。他想要在驻广办行政级别提升之后继续留在这边从事民政工作,那现在就必须要抓住每一次的机会来展现自己的能力,以更多地争取到执委会的支持。

正是在沙喜的指挥之下,李家庄移民营地的秩序并没有因为短时间涌来此地的数千灾民而受到大的影响,还趁着这个机会迅速吸纳了超过一千名自愿前往琼州岛做工的新移民。

选择移民去琼州的民众所能得到的待遇,自然要远远地好过那些不愿意背井离乡,只能在李家庄之外风餐露宿的灾民。新移民们不但每天能得到充足的伙食供应,而且所享有的住宿和医疗条件也都大大优于外界。沙喜还组织了不少能说回到的移民干部,每天去李家庄外的灾民聚集区宣讲海汉的移民政策,吸引更多的人加入移民行列。

这些基层归化民干部有相当数量都是来自于大陆地区,作为亲历者来进行宣讲,其影响力也是相当可观的。一些本来就没有田产房产,又在这次风灾中失掉所有财产的百姓,在听说了三亚的种种好处之后,免不了就会动心报名了。

但对于沙喜而言,目前的这种吸纳移民速度,并没有达到他理想中的要求。两个月之前他就已经给执委会打了报告,要求进一步改扩建李家庄移民营地,为加大从大陆引进移民的规模做好准备。

随着海汉在琼州岛的控制区扩展得越来越大,对于劳动力人口的需求缺口早已经不是穿越初期的千八百人了,仅再建的昌化——石碌煤铁复合产业基地,未来所需的劳动力必然要过万。而执委会在琼南、琼西沿海地区规划的超大型集体农场项目,也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有大量的劳动力参与才能够实施。按照执委会的预计,仅仅靠岛上现有这二十万人口,顶多够把琼南和琼西海岸线开发出来,要完成对全岛的布局,至少还得把人口数字翻上一倍以上才行。

这么大的缺口,主要就得依靠从外界引进移民。以前还有安南这个移民大户作为支撑,不过随着安南内战战事的终结,从安南引进移民的数量也在呈现逐月下降的势头,从去年交战期间的每月三千人,逐步降到了现在每月仅仅七八百人的水平。而这种移民输入规模在如今的形势下已经很难跟得上发展的速度了。

来自大明大陆地区的移民规模虽然不及高峰时期的安南,但胜在潜力深厚,输送量也比较稳定,每月从番禺送往三亚的新移民都基本保持在千人以上。在沙喜看来,大陆这个移民来源其实是有相当大的深挖潜力,如果想一些办法,肯定能够大大加快移民引进的步伐——当然了,要达成这种目的,就必须得先让大明治下的社会秩序失去保障,让民众产生离开这个地区的想法才行。而这恰恰又与执委会目前寻求稳定的外交政策是有冲突的。

执委会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维持大明这个销售市场的稳定能更有助于海汉的发展,而这个时候如果在南方制造混乱对大明趁火打劫,其实难免会有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嫌疑。因此对驻广办发布的命令当中,一直都有强调不得以增加移民规模为目的去搞乱广东的社会秩序——至少不能主动出手。

看着李家庄外绵延好几里的灾民聚集地,沙喜也只能叹气,如果执委会许可,他大可以玩一些花样让这些在庄外犹豫不决的灾民投向海汉一方。比如说让民团伪装成土匪山贼,在附近闹一闹,肯定就会有很多人会选择申请移民来保证自身的安全,毕竟来这里的人都知道,海汉民团可不是好惹的,而这附近几十里之内,能靠得住的武装也就只有驻扎在李家庄的民团了。

不过沙喜也知道自己想的这些法子路数不正,要真这么玩也很容易失控。退一万步说,他想这么玩,军方的人大概也不会配合,因此这些念头也就只能放在脑子里,还是先靠赈灾来继续拉拢这些灾民比较稳妥。

在沙喜为了移民事务上下奔走的时候,香港岛上临时管委会终于收到了北边明军的答复,大意就是不会同意陈一鑫先前所提出的三个条件,但认同海汉愿意保持和平相处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