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不会,完全不会!”宋三连连摆手道:“正好小人这艘船也要去万山港装运一些福建送过来的货物,顺路而已。”
“嗯,那就好,这事就交给你了!等下我让我的人去码头上候着。”萧良作势欲走,眼神却停留在了李清扬身上:“这位朋友有点眼生啊,第一次来这里吧?”
“在下李清扬,是随宋三哥去三亚办事的。”李清扬并没有使用化名,在这种地方也不可能有人认识他这么一个来自南京的锦衣卫百户。
“这位李先生是小人东主新近请到的帐房先生,还是第一次去三亚。”宋三也在旁边搭腔介绍道。
“原来是新人啊!”萧良意味深长地点点头道:“那你有没有好好给新人介绍一下我们这边的情况?”
“那是当然,小人今天可没闲着,一直在给他宣传海汉首长们的……政……政策,对,就是政策!”宋三赶紧应道。
“哦?那不知道这位李先生现在对我们海汉人有什么看法?”萧良的眼神,便直直地落在了李清扬脸上。
李清扬只觉得头皮一麻,感觉自己仿佛是被一只猛兽给盯住了一样,而自己所能作出的反抗举动,似乎都敌不过面前这人所施加的威势。
“在下只是听宋三哥简单说了一些三亚的民情,尚未亲眼见证,谈不上什么看法,还请萧首长见谅!”李清扬强行稳住心神,不卑不亢地答道。
萧良笑了笑道:“没事,你会有很多时间慢慢熟悉三亚,了解我们。如果有缘分,我们还会有再见面的机会。”说罢朝宋三点了点头示意,便转身出了门口。而这队荷枪实弹的民团兵也立刻收拢队伍,跟了出去。
“萧首长对你很感兴趣啊!”宋三目送萧良的身影消失在门外,这才转头对李清扬道:“据我所知,萧首长可是很少跟新人主动搭话的。”
“是吗?这大概也是眼缘吧!”李清扬强笑着应道,背后却感觉已经被冷汗所湿透。他不知道这位姓萧的海汉人到底从自己身上看出了什么破绽没有,但海汉人个个都精明无比的传言看起来倒并非吹嘘,自己虽然也算是老江湖了,在他面前也险些把持不住情绪,难怪琼州当地的锦衣卫和官府会被这些海汉人控制了。
说话间队伍轮次已经到了宋三这里,宋三递上了货运单据,办事人员核对无误之后,便在单据上面盖了一个印,然后撕下一条存根,,返给宋三:“拿这个到仓库区提货!”
宋三和李清扬出了港务中心,匆匆赶到临近不远的仓库区,将单据交给这里的工作人员。
“行了,到码头上等着吧,马上就安排人给你的船装运货物。”工作人员又再盖了个戳,然后从字据上撕下一条存根,把剩下的部分递回给宋三。
李清扬不解地问道:“为何每处都需改印章,撕去一截?”
“这是海汉人的办事手段,有两个作用,一来货物如果出了问题,一查便知是在哪个环节出的事;第二每到月末,海汉人统计本地的货物吞吐量,只需查阅货运单据的存根便能一清二楚了。”宋三耐心地向李清扬解释道。
“果然好手段。”李清扬也是个聪明人,听宋三这么一说,便已经理解了其中的妙处。这小小的手段应用,也可以看出海汉人的精明无处不在。
李家庄旁边这条沙湾水道在过去只是当地渔民们进出珠江的一条狭窄河道而已,而河边的码头也说不上有什么转运货物的功能,平时顶多就是停靠几艘渔船或小型的商船罢了,通航量甚至还比不了眼下刚刚开始在建设的昌化港。李家庄的居民大概也从未想过,有朝一日此处会变成珠江口水域一个重要的货物集散地。
自从去年初夏海汉民团在这里击败了围攻李家庄的流寇之后,本地的大地主李氏宗族便将沿河的一片区域划给了海汉长期使用。在接下来的半年中,海汉人迅速在这里建起了大片的移民营地,并且还将原来的小码头扩建为可以同时停靠十余艘大型海船的内河港货运码头。
在李家庄货运码头完工之后,得到授意的“福瑞丰”很快就将这里变成了广州府眼皮子底下的避税天堂。从李家庄码头装卸的货物,从最开始时的每月三四船,到如今已经扩大了六七倍之多。而进出李家庄的货运车队、骡马队,更是日夜川流不息,以满足这里的货运吞吐需要。河岸边修筑起了连排的仓库,并且有商家已经在这里开设商铺、旅馆、酒楼等店面,已经隐隐有了要赶上珠江码头的趋势。
李清扬看到岸边的热闹景象,脑子已经有点转不过来了。在他的认知当中,广州城外的珠江码头当算是两广地区的第一商港,但却想不到距离珠江码头仅仅数十里的地方居然还有这么一处秘密的所在——当然,照眼前所见的繁华程度来说,这个码头的存在恐怕也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就在李清扬所乘的这艘船驶向码头的时候,他看到自己另外几名同伴所搭乘的那艘货船正缓缓驶离岸边,看样子也是刚刚在这里完成了货物的装运。几名锦衣卫在船上隔空相望,李清扬注意到他们的脸色有些紧张,但又看不出有什么端倪。而在这种场合之下,也没有别的传递信息的手段,李清扬只能看着那条船擦肩而过,驶向珠江。
船只缓缓地靠上了码头,船长宋三特地点了李清扬跟自己一起下船接收清点货物:“听说你是要去三亚当帐房的人,那这点货的事情今后也是你的差事之一了,今天先跟着学学吧!”
李清扬的使命就是弄明白海汉人的运作之法,当然不会拒绝这个邀约,便与宋三一起下船来到码头上,看他如何办理货物装运事宜。
宋三显然已经不是第一次来此办事,上岸之后轻车熟路地便找到岸边一间门口挂着“港务中心”牌子的商铺。李清扬跟着他进到这间商铺中,见这铺子里面积着实不小,横竖都有三丈的开间,正中间被一排齐腰高的木制柜台隔成了内外两部分,然后柜台上方又吊着几块木牌,分别写有“货物转运”、“人员运输”、“货币兑换”、“仓库租借”等内容,而每块牌子下都各自排有一列队伍。
宋三直接排在了“货物转运”这支队伍的末端,回头对李清扬解释道:“我们这条船要运的货物都是从肇庆府送出来的,以往是直接送去珠江码头装船,不过现在嘛,都是运到番禺来上船。”
李清扬点点头道:“莫非从肇庆运至番禺这段路程,并非东家自己运过来的?”
宋三应道:“大东家与海汉有一家合股的‘金盾护运’,便专司货物押运之责,两广境内的陆路运输,基本都是由其负责的。”
“那这货物又如何交接?”李清扬继续问道。
“货物已经提前运至此处,现在应该就在码头仓库里,我只需向他们出示这个提货单就行了。”宋三探手入怀,摸出了一张字据展示给李清扬看。
李清扬飞快地瞥了一眼字据上的内容,见上面写有托运方和承运方的全称,运输时限,货物内容等等。他看过之后不禁问了一句:“若是这些货物中途出现遗失、损毁的状况,那该如何解决?”
“那就是承运方全责。”宋三很平静地说道:“差多少承运方就赔多少,‘金盾护运’的规矩便是如此。”
“他们难道不怕出什么意外?听说近年广东山贼流寇不少,要是遇上了岂不是得赔出血本?”李清扬不解地问道。
“山贼流寇?”宋三嗤笑一声道:“他们要是撞上‘金盾护运’,大概第一件事就是调头逃命了!你可知道‘金盾护运’的家底是什么?就是李家庄的民团,而且背后还有海汉人撑腰,抢他们那不是嫌自己命太长?”
“这‘金盾护运’莫非也有火铳之类的武器?”李清扬听宋三这么一说,已经有了几分不好的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