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7.第407章 新生活(三)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5058 字 2022-11-06

两人说话间来到一间商铺门前,在门口招揽生意的伙计显然认得施耐德这位贵人,赶紧将他招呼进去,阮经贵注意到这间店铺的名字正是大名鼎鼎的“福瑞丰”。

去年来胜利港和谈的时候,阮经贵也通过各种渠道多少了解了一些海汉周边的情况,在海汉的合作伙伴当中,名气最大的便是“福瑞丰”商行。这家根子在广州的商行自从跟海汉人搭上线之后,立刻便鱼跃龙门,成为广东境内数一数二的顶级商家。海汉向市场推出的新产品,几乎都是“福瑞丰”第一个拿到广东地区的代理销售权,而源源不断从大陆地区运抵三亚的各种物资和移民,有相当一部分也一直是由“福瑞丰”在负责进行组织。

虽然后来海汉人成立了“琼联发”这个规模更大的巨型商业组织,但与“福瑞丰”的合作也并未停止,“福瑞丰”不但成为了“琼联发”的主要股东,而且与海汉的合作也更加广泛和深入,海汉人帮着“福瑞丰”的老板李氏家族搞了“金盾护运”这支得到官方认可的私人武装,而李氏家族也在自己的老窝番禺县给海汉人划出一块地皮,修建大型的移民中转基地。

当然在此之外,其实还有很多阮经贵并没有了解到的内幕,比如李氏家族选派到三亚地区接受各种短期、长期培训的子弟,现在已经多达三十余人,而隶属于海汉名下某情报机构,以各种名义派驻到“福瑞丰”的地方分支店铺中的人员,更是已经达到三位数之多。当然这些人员倒并非一般意义上间谍细作,相当一部分人真的只是从事商贸活动的归化民下属而已,不过按照何夕给他们制定的工作条例,必须每月都以规定的秘密方式向驻广办发出报告,汇报驻地的民情、军情及某些情报机关会特别感兴趣的信息。

阮经贵进店之后,注意到这里出售的东西几乎都是广东境内的物产,但却并没有什么名贵之物,店内也并不热闹,只有一两个客人在查验货物,看起来似乎与“福瑞丰”这传扬在外的名号有些不符。伙计带着二人穿过店堂,径直来到后面院子的一间会客室中就座,便赶紧通知管事的人去了。

“施总,好久不见!”

两人刚坐下片刻,一名身着蓝色缎面大襟袍的年轻男子便出现在门口招呼着施耐德。

施耐德起身笑着拱手道:“李三公子,你也好久不见啊!”

这位年轻男子正是李氏家族当中与海汉交往最为密切的李三公子李奈了。李奈自从当初来胜利港拜访过之后,便成了海汉文化的忠实拥趸——当然在广州也有不少人认为他是中了海汉人的毒。李奈曾经在胜利港生活过一段时间,而他初到这里的时候正是胜利港开埠,执委会决定设立商贸区之时,正是在他的坚持之下,“福瑞丰”才会成为了首批在胜利港投资的大明客商之一,并且由此搭上了海汉这班顺风车,带动李氏家族名下的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李奈算是亲眼见证了胜利港这地方是如何从无人知晓的小鱼港发展到如今繁荣商贸中心的全过程,对于他来说,待在胜利港的时间远比待在广州更开心,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他大概会将充满了新奇事物的胜利港作为自己的主要居所。

不过由于李奈在“金盾护运”成立之后担任了这个机构的领导职务,哪怕只是个挂名领导,那也必须得长期坐镇广州,因此也就没办法再像两年前那样跑到胜利港一住就是两三个月。李奈自己对于私人武装方面的事务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因此“金盾护运”的日常运营他也基本就甩手不管,当个翘脚掌柜。好在这“金盾护运”的办公地点也就跟驻广办连在一起,李奈的工作时间基本都溜到驻广办这边跟马力科、何夕等人混在一起,倒也不至于太无聊。

施耐德寒暄道:“上次见到三公子,还是半年前的事情了,一向可好?”

“好什么好啊,简直无聊得要死,每天就在珠江边的院子里看你们派来的教官训练民兵……早就想过来玩玩顺便看望一下各位老友,只是家父押着,一直不得脱身啊!”李奈不无感叹地应道。对他来说,每天在广州守着家族生意,远不如来胜利港与海汉人一起参详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有意思。

施耐德笑道:“你如果实在不想做这个事,那我回头跟驻广办说说,让老马去找你父亲谈一谈。”

“若是如此就最好不过了,小弟先在这里谢过施总!”李奈倒是一点推辞之意都没有,立刻便作揖相谢。

“对了,这位阮经贵阮先生,安南国人士,以前也是做海上贸易的行家,现在在商务部,暂时是……我的助理,以后你们多多亲近亲近。”施耐德寒暄完之后,倒也没忘了将旁边的阮经贵介绍给李奈认识。对于施耐德换了一个安南人当助理这件事,李奈倒也丝毫不觉奇怪,前两年施耐德还在驻广办的时候,还用过渔民出身的半大小子于小宝当助理,对于施耐德的用人标准,他实在找不到揣摩的依据,索性便不去琢磨了。

见过礼之后,三人便重新入座,开始商谈正事。

“金盾护运”成立至今已经有一年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海汉以训练镖师护卫的名义,在珠江边的营地陆续完成了四批共记七百余人的培训工作。这其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是来自李氏家族所组建的宗族民团武装,剩下的则是驻广办从当地人及移民营中挑选出来的人员,而训练完成之后这部分人的归属权自然也就挂在了军委名下,成为海汉民团驻广州武装力量的一部分。

“金盾护运”这个机构在成立之初有两个目的,一是借此在大陆地区培训武装人员,二来通过武装押运的生意来拓展海汉军方在广东省内的声望和信息渠道。因此这部分受训的武装人员,在这一年当中同样也在不断地执行各种押运任务,将客户委托的钱财或贵重物品通过陆路方式押运至指定地点。当然了,其中相当一部分货物其实都是海汉自家经营的“朝廷违禁品”,例如精盐、武器等等。不管是出货方还是收货方,都不可能放心把这种货物交给普通的商队来运输,而“金盾护运”有官府批准的合法手续,正好可以堂而皇之地进行走私买卖。

在这个过程倒也不是没遇到过某些想找麻烦的人,土匪路霸,巡检设卡,台面上下的手段都曾出现过,只是海汉人有钱有势,绝大部分绊脚石都通过各种和平手段解决掉了,偶尔有几个顽固分子,在护卫队的火枪面前也讨不到什么好。“金盾护运”运营这一年当中,押运途中顺手灭掉的绿林好汉也有五六股了,虽然战斗烈度远不如当初各路流寇围攻李家庄,但多少也让这些民兵有了锻炼作战技能的实战机会。

李奈这次亲自跑到胜利港来,一是双方合作已经时满一年,按当初的协议,他这个负责人要过来对执委会作一个面对面的工作汇报,同时商议下一年的合作计划。二来顺便看看执委会这边能不能再放一批新式的燧发枪出来,替换掉目前“金盾护运”武装人员所使用的二七式火绳枪。

施耐德听完李奈的描述之后,点点头道:“跟执委会的面谈我会帮你安排时间,大概就是两三天之内,定下来之后我会让人来通知你。不过第二件事可能比较复杂一点,虽然军火贸易的事情不是由我主管,但我能不能先听一下你的理由?”

李奈自然不会对施耐德有所隐瞒,点点头道:“其实理由很简单,武装押运人员执行任务的环境多在野外,一旦遇到阴雨天气,火绳容易受潮,往往就不易击发。上个月一支押运队在清远遭遇山贼,又正逢雨天,结果我们的人不得不跟山贼作白刃之战,最后折了五六个人,货也被抢走了好些。类似这种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小弟也找驻广办的萧良和虞尧两位军爷谈过此事,他们认为最有效的解决办法也只能是更换适应性更好的武器,除此以外别无他法。”

“既然他们给你提了这个建议,那想必你也一定请他们给你写了证明材料了?”施耐德笑着追问道。

李奈应道:“施总果然料事如神!小弟心想此事口说无凭,单由我一人所说,执委会如何能信?因此便恳请两位军爷写了书面材料,并有驻广办马主任和何副主任的签字,施总可需看上一看?”

施耐德摆摆手道:“现在不用看,到时候跟执委会谈的时候你再把材料拿出来就是了。既然有驻广办的书面证明,那你这个事大概不会难办,只是订单可能还需要等上一段时间才能拿到货。最近这边生产的燧发枪,基本都被安南国定走了。”

“说起安南国,小弟到港之后才听说民团军上月已经攻陷顺化城,剿灭了南越伪朝廷,倒是忘了给施总道喜了!”李奈拱了拱手道:“如此一来,安南国已尽在海汉掌握,何以还要加大对其的武装力度?难道执委会就不担心养虎为患吗?”

施耐德眼光扫了旁边的阮经贵一眼,见他脸色平静并无不悦的神色,这才应道:“养虎为患?能不能变成虎,可不是他们自己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