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4.第374章 反射弧略长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5089 字 2022-11-06

受到沉重打击的“十八芝”不可能不去琢磨这战局变化的缘由,而守军的火力显而易见得到了大幅度加强,这也正是“十八芝”组织了数次大规模攻势却无功而返的主要原因。以“十八芝”在福广沿海地区的情报网,想要找到对手阵营中这些突然出现的大杀器来源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执委会曾经认为最乐观的估计也就能瞒过今年上半年,特别是五月的时候民团连续出击,替李家庄解围之后又在珠江口端了担杆岛海盗的窝子,几乎已经将自己的实力完全暴露在了台面上。“十八芝”的高层只要没聋没瞎,应该就已经发现了福建水师的突然崛起跟海汉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然而“十八芝”并没有像执委会所担心的那样,派出大量海盗船袭扰珠江口,甚至攻打万山港,而是一直保持了奇怪的沉默,直到又过了几个月之后,却突然跳出来向海汉开出了条件。

关于向福建水师许心素部出售军火一事,驻广办既没有承认也没有加以否认。当地的一二把手马力科和何夕商量之后,决定就是一个字拖,先将消息传回胜利港,让大本营这边有所准备。他们在当地就用惯用的打太极手法,把“十八芝”的人先忽悠住,慢慢套取情报。

对于反射弧过长的“十八芝”终于有了反应这件事,执委会的重视程度还是相当高的,在收到消息两个小时之后,执委会便召开了紧急碰头会,商量应该如何应对此事。

“他们这是要来个先礼后兵?”刚刚听说此事的宁崎对于“十八芝”的态度感到有些不解:“我可以把他们的态度理解为对我们的忌惮吗?”

“或许真有你所说的这种原因在里面。”陶东来点头应道:“我们上半年的几次作战,特别是在广东的两次战斗打出了名气,海汉民团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有心人很容易就能打听到我们作战的状况。‘十八芝’虽然在福建海域的实力很强大,但毕竟他们的根据地在台湾,不管是距离珠江口还是距离三亚都太远了一点,加上有许心素在那边拖着他们,如果在这个时候劳师远征显然不是明智的举动。如果换作我在郑芝龙的位置上,大概也会先采取谈判的方式来试探一下对手的态度。”

“我也补充一点。”施耐德接着陶东来的观点继续往下说:“我们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跟‘十八芝’发生过直接的武装冲突,也没有表现出很直接的敌意,我们唯一所做的不利于他们的事情,就是对许心素集团的军事援助。而目前我们的对外贸易当中,有17的订单是来自福建方向,这当中除了许心素之外,恐怕也不乏‘十八芝’安排在大陆地区的坐商。你们记得民团五月在担杆岛剿灭的那股海盗吗?他们就一直在将我们的产品转卖到‘十八芝’那边,做这种事的肯定不止一家,而‘十八芝’大概也不想因为跟我们交恶而被断了某些紧俏商品的货源。”

“这就是说,一方面他们怨恨我们把武器卖给许心素,坏了他们的好事,但另一方面他们也不太愿意直接得罪我们,避免我们直接介入福建的战事,并切断了向他们供货的货源。”宁崎恍然大悟地总结道:“所以他们才会纠结了这么长的时间,最后终于忍不住要爆发了。”

“拖了这么久才跳出来表态,或许还会有我们现在所不知的其他原因在里面,揣摩对手的意图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要做好突发状况的准备,毕竟这是我们穿越之前就已经认定的一个主要对手,必须要集中精神应对才行。”陶东来将话题拉回到主线上,看着在座的执委们说道:“如果对方的态度比较强硬,那我们应该需要提前做好交战的准备!”

在穿越之前的筹备计划中,“十八芝”就已经名列执委会所列举的几个主要敌对势力之一。尽管到目前为止,“十八芝”还并没有对穿越集团有过任何的敌对行为,但执委会已经不可能将其作为未来的合作伙伴来看待。像葡萄牙这样的对手,执委会可以为了长远的利益而化敌为友选择合作,但对盘踞在台湾海峡的“十八芝”,执委会从来都没有打算过缓和双方关系。

这一方面是因为“十八芝”占据了台湾海峡这个东亚地区的黄金航道,与穿越集团未来的发展大计有着根本性的利益冲突。未来海汉势力必定会沿着福广沿海地区向北扩张,而台湾海峡这种要害部位,其重要性已经远远超过了珠江口水域,执委会是不可能让外人掌握在手中的,而“十八芝”也不可能主动让出地盘,双方为了争夺这片海域的控制权而发生冲突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另一方面就是郑芝龙被后人所诟病的节操问题了。这个家伙先是追随海盗商人李旦,后来又帮荷兰人做事,在海上打击西班牙商船,然后又投靠了台湾的海盗首领颜思齐,改换门庭比翻书还快。1625年颜思齐和李旦先后过世,郑芝龙便继承了他们的部分家业,拉起了“十八芝”的大旗。

郑芝龙起事之后便聚众攻打福建,打得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结果打完之后他就摇身一变,接受了朝廷的招安,顺利洗白上岸。不过这家伙上岸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率领原部剿杀昔日的结拜兄弟,顺便吞并了“十八芝”其他海盗头目的力量。

尽管在最后阶段取得了突破,让海汉人作出了小小的让步,然而阮经贵心中却连一丁点开心的情绪都没有。海汉人表面上的让步,却变相给南越划出了时间生死线——三十天之后,海汉人的战船随时都会出现在南越海岸,而届时朝廷恐怕也没法再以“海盗作乱”这种牵强的借口来糊弄国民了。而且海汉人从头到尾都没有理会南越提出的向北越和占城施加压力,让他们停战的要求。

光是一个海汉,就足以让南越朝廷焦头烂额,而一南一北还有北越和占城两个不死不休的冤家在跃跃欲试,轮番发兵攻打南越,这让顺化府已经陷入到四面楚歌的境地。朝堂上的高官们本来指望着通过谈判来让海汉人出面干涉两个邻居的暴行,可不曾想海汉人根本就没打算让这笔账有宽限的机会。

在谈判期间,执委会并没有对他的行动做严格限制,反倒是每天都有专人带他前往各种地方进行参观,目的是让他“感受海汉社会制度的先进性”。

阮经贵不过是个小国商人,一时半会的哪里比较得出海汉的社会制度有什么优越性,不过在他看来,本地的民政制度远比安南国内森严,而民众的生活水平却大大地高于安南。尽管这里有很多奇怪的规矩让阮经贵感到无法理解,甚至就连走在街上应该靠左还是靠右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有明文规定,但他不得不承认这里的社会秩序非常好,在胜利港完全看不到无所事事的闲汉或是沿街乞讨的丐帮,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

阮经贵虽然自己没有做过民政官员,但好歹也是出身官宦之家,耳濡目染之下,也知道这种良好的社会秩序不仅需要法制的维护,更重要的是民众的生活足够富足才行。如果大部分人都吃不饱穿不暖,又怎么会有心思去遵守那些奇奇怪怪的规矩?

在执委会的有意安排之下,阮经贵也近距离接触了几户从安南国迁来的移民。这几户人来到胜利港定居都已经超过半年以上,基本都已经被洗成了正统的海汉归化民,对于故国的使者到来并没有表现出多少惊喜,只是很平静地向阮经贵介绍了他所感兴趣的一些生活细节。

武尚一家五口人都是当初逃避战乱的时候在清化被海汉的运煤船给拉到胜利港来的,在安南国内,他们已经是无田无产的人,继续待下去只有卖身当农奴或者被抓去当农兵两条路可走,而来到胜利港之后,对他们来说无疑是迎来了新生。

“海汉首长们给我们建房子,发粮食,发衣服,我们在这里做工有工饷拿,有民团保护不用担心战乱,在这里挺好的。”武尚一边用竹篾条编着筐子,一边随口说着自己的生活状况。他在安南的时候就是一个篾匠,来到胜利港之后继续重操旧业,就靠着给建设部制作抬土的箩筐过活。

“可你们是安南人!”阮经贵忍不住吐槽了一句:“如今海汉人要消灭我们的国家,而你们居然还在为他们工作!”

武尚抬头看了阮经贵一眼,淡淡地说道:“国家?我只知道我们一家快饿死在清化城外的时候,国家可没打算要救我们。”

“那是升龙府的逆贼不顾民生,我顺化府才是大黎朝正统,不日便将复国……”

阮经贵打算给这愚民好好上上思想政治课,帮他正本清源重塑一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但武尚却毫不客气地打断了他的话头:“正统的朝廷在杀我们这些无辜百姓的时候,倒也没留什么情面。我弟弟弟妹一家人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南边的军队一来就抢光了他家里的粮食和钱财,最后连他一家老小都给杀了……这种朝廷就算复国了,对我们老百姓又能有什么好处?”

“……你……这真是大逆不道!”阮经贵一时语塞,竟不知该如何反驳才好,只能一顶大帽子给扣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