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第343章 强行冤大头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5007 字 2022-11-06

北越以往打仗极为简单,少量的专业部队裹挟着临时征调的农兵,也不需经过太多复杂的训练,发了武器就直接拉上战场开干,打赢了适当从战利品中拿些好处出来发放,打输了那大家就自认倒霉,也不会有什么战后抚恤之类的玩意儿。但自从跟海汉合作以来,这种作战概念慢慢就改变了,军官们认为没有接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农兵完全不堪用,而正规部队的士兵也都认为应该像海汉人那样,在受伤或者战死的情况下发放优厚的抚恤金,才能有效地保障部队的战斗力。

这当然都是拜涂山训练营的海汉式教育所致,按照海汉人的成军标准,北越每训练一名火枪兵就需要大约二十两银子的前期费用,这其中包括了购买单兵成套武器装备的十二两银子,训练期间军饷三两银子,以及付给涂山训练营的五两训练费用——虽说海汉人打的是免费军训的幌子,但免费的只是学费而已,要使用训练营的各种器械,以及在训练期间消耗的各种物资,那还是得收取一定的费用。

训练一个配备了炮兵连的加强营,北越朝廷至少要掏出不低于三万两银子,这个费用相比安南以前的军费标准堪称天价。而且仔细盘算一下其中的军费就可以发现,这三万两银子中差不多有两万五千两最终都是以各种名义进了海汉人的口袋。而按照北越军方自己的估算,如果要在战场上获得一边倒的优势,较为顺利地完成对南越叛军的讨伐,至少需要十个加强营,大约万人出头的新军才行。而现在升龙府就算再一次地砸锅卖铁,要在短时间内凑出这笔钱也不太容易了。

因此在升龙府也出现了两种完全相反的看法,一种是认为应该依靠自己的军事力量来完成统一大业,哪怕费用多一些,时间长一些也是值得的,毕竟这支军队最后是北越朝廷自己的财富。而另一种看法则认为与其将这么多的银子变相交给海汉人,倒不如直接出钱雇他们把南越军灭掉,至少在时间上会节省不少。届时安南南北统一,民间的税赋增加一倍,再来建设军队所面临的军费压力就会小得多了。

当海汉人的主动出战邀请递交到升龙府这边,就引起了双方的剧烈争论,有人认为应该趁着这个机会,召集在横山争江一线的作战部队一鼓作气南下扫平叛军,有了前次的作战经验在先,海汉民团的战斗力无可置疑,必定能够一路平推过去。但更多的人认为海汉人未必有这种好心,他们提出的邀战恐怕并不是为了帮助北越完成统一,而是别有目的——持有这种看法的人甚至包括了北越防线最高指挥官郑柏和与海汉人有过多次接触的小王爷郑柞在内。

这一派意见认为,海汉人极有可能为了长期向北越输出武器,不会真心实意地帮助北越在短期内完成南北统一,他们之所以这次会主动提前对南越发动进攻,有可能只是为了在练兵的同时从北越手中捞一笔外快而已——这几乎就已经命中了实情。

在反对声音居多的情况下,最终北越方面选择了拒绝海汉的这次提议。当然北越也没有把话说得太死——要打也行,但军费需要双方再议,总之是不能照着前次的那种标准来了。

胜利港这边倒是完全没有料想到这样的结果,执委会甚至提前就已经通过了出兵的决议,因为大伙儿都认为这样的作战既能练兵又能赚钱,风险还比较小,实在没有反对的理由。但众人接到涂山训练营发来的回复之后都是大眼瞪小眼,对于北越这种超乎预料的反应有些始料不及。良久颜楚杰才道:“还真不能把这些猴子当傻子看了,居然能看穿我们的目的!”

“看穿了也没用,他们最终还是得依靠我们才行,只是时间问题而已。”陶东来对于北越方面的反应显得较为淡定一点:“我觉得有一件事他们恐怕并没有意识到,或者说认识得还不够深刻。”

“什么事?”颜楚杰随口追问道。

“北越人拒绝我们的提议,无非是觉得我们要的费用太高,打算慢慢训练自己的部队,去完成对南方的讨伐。不过他们大概忘了,要想练出一支可用的新式军队,单单只靠他们自己可是不够的。”陶东来顿了顿,眼神转向了白克思道:“我看必要的时候,可以掐一掐他们的脖子,让他们想明白这件事到底是谁说了算。”

白克思心领神会地接道:“正好这段时间要给钱天敦那支部队赶工造新枪,我看火绳枪的生产线可以先停一停。”

虽然现在崖城官府在崖州大部分地区的影响力已经日渐式微,但执委会也并不打算近期就完全接管官府的职能,大明官府这层皮的存在对于穿越集团的发展还能起到一定的正面作用,未来一段时期内不但要维持其存在,还要设法利用崖城官府来增加穿越集团在琼州岛上的影响力。

当然,执委会的这种策略也不乏试验性质,毕竟要如何在琼州岛上与大明官府共存,尚且没有相关的经验事例可以借鉴,大家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逐步架空地方官府的方式似乎可行性还比较强,这基本是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了周边环境的稳定,让穿越集团得以快速地充实自身的实力。而这个架空的度也很重要,多了难免激起大明官员的仇视和反抗,发生不必要的冲突,而少了则会让执委会的政策在地区范围内无法得到贯彻执行,影响发展大计。

施耐德在崖州待了两天,基本敲定了土地归属权的大部分问题。章青等崖州官员虽然未必会对执委会的咄咄逼人感到心服口服,但处在当下的环境之中,他们最好的选择也只能是配合。

如今崖州上上下下都知道海汉人的辖区内生活太平,收入又高,而且不受官府的压榨,迁往胜利港地区生活的民众已经不再像最初的时候,只有一些破产无依的人,自从胜利港这边搞了周年庆之后,已经开始出现了一些有田有产的崖城居民试图到胜利港附近圈地置业的情况。

这个风潮的发起者真要说来,又得记在罗升东头上。第一批在胜利港置业的崖城权贵人物,基本都是由罗升东拉来的。当这些人去过胜利港,实地看过当地的生活环境之后,很快就打消了心中的疑虑——胜利港无论是生活环境、社会治安还是物资供给水平,都已经远远超过了崖城。

当然选择继续留在崖城生活的人也不在少数,毕竟胜利港出产的物资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崖城的输送,甚至定期还会有来自安南的船只送来一船一船的优质煤炭和稻米,一部分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比起过去都有了明显的降低。但在他们享受这种便利生活的同时,也必须要面对本地可雇佣劳动力日渐减少所带来的种种不便。

随着三亚新城区的开发,穿越集团这边对于劳动力的需求量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仅仅是各种基建工程所需的劳动力,就达数千人之多。由于海汉人给的报酬高,务工期间还能管吃管住,来到新城开发区打工的大明民众越来越多,其中不少人在抵达胜利港接受了短期的洗脑式宣传之后,便决定了要加入归化民籍,以求得到更好的工作待遇。

当然民政部门也并没有把归化民籍贯与大明国民的身份分割对立起来处理,对普通民众的宣传口径依然是他们将继续保有大明国民的身份——只是管理他们的部门不再是大明的地方官府,而是海汉人组成的最高执委会。

普通民众对于在崖州究竟谁了说算这种事也并不会特别上心,他们所关心的内容基本都脱离不了衣食住行这类生存所需,只要海汉执委会能提供给他们更好的生活环境,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其实都不会在意今后自己的户籍是在崖城还是在胜利港。

在大陆方向,成功击退了多路流寇围攻,并且在战斗中击毙官府通缉多年的匪首廖大鼻,这样的战绩让李家庄在很短时间内就成为了整个广东民间的热门话题。有不少大户人家都托了各种关系找李家打听,是什么样的力量能够让他们击退了数千流寇的围攻,李家也趁着这个势头,给刚刚开业不久的“金盾保安”作了一次极好的宣传活动。

唯一比较遗憾的是,匪首廖大鼻的尸首被送到广州官府之后,虽然认尸领赏都比较顺利,但却没能得到头面人物的嘉奖。不过想想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毕竟李家之前就与广东官场一把手李逢节闹翻了脸,人家没主动找“福瑞丰”的麻烦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但出了李家庄的这桩事情之后,省内各地民间自行组织民团的风潮一下子就爆发了。但凡类似李家庄这样的宗族聚居村寨,都纷纷开始组织护庄护寨的地方武装,而这些自发性的组织毫无例外地将效仿的对象定为了战绩显赫的李家庄民团,纷纷派人到李家庄拜访,希望能够获得一些技术性的指导。

李家自然不敢把这个事全揽下来,而是主动找到驻广办的军代表商议。在经过了执委会的认同之后,驻广办决定以李家庄为模本,先在广州城周边地区帮助建立起一批使用海汉军事编制的民团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