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益善,我们是长期招收,对人数上不作限制。”宁崎接过了话头,对于人力资源方面的事务,一向都是由他在负责安排:“凡是愿意来胜利港工作的,我们都会给予一定金额的安家费。举家迁来的,小的读书,老的赡养,这些我们都会负责。只要有真本事,我们可以保证其收入至少是在大陆的一倍以上。”
事实上迁到胜利港定居的船匠收入远比宁崎所形容的更高,像张天贵这种水平的船匠,在福建的时候不过每月二三两银子的工饷,新船下水时还能拿到一点船东给的红包,除此之外基本就没有别的收入了。但在胜利港造船厂,仅仅只是他三级劳工的基本收入,就已经超过十元流通券,休息日加班会给加班费,逢年过节有节日福利,在技术上提出合理化建议还能得到海运部的奖金,实际算下来的收入起码是在大陆的五倍以上了,而且家人的生活也全部由民政部门安排得妥妥当当,张天贵早就绝了迁回大陆的念头,准备死心塌地在胜利港干一辈子了。
“那这招收到船匠的多寡,可否会影响到贵方出售的武器数目?”兜了这么久的圈子才开始提条件,董烟云当然明白对方不是无的放矢,这招船匠的事情恐怕没有嘴上说说那么简单。
果然宁崎点点头道:“原则上我们还是重质不重量,主要还是看招来船匠的真实技术水平如何。我们现在并不缺劳动力,要的就是懂技术的匠人,所以招揽来的船匠会先经过简单的技能测试,确认其水平之后,我们才会给予贵方相应的回馈——比如说每推荐来十名合格的船匠,就可以换到二七式火枪十支,或者是以七折价格采购二七式火炮一门的优惠。”
董烟云眉梢一抖,对于海汉人所开出的条件忍不住有些震惊。按照福建方面之前从“福瑞丰”手中采买军火的价格,海汉人为船匠所付出的代价至少是一人二十两银以上,而这还仅仅只是招揽费用,船匠到胜利港之后的待遇是另行计算的。这挖角的力度不可谓不大,董烟云估计自家老板很难抵抗住这样的诱惑。
只听宁崎继续补充道:“……为了保证贵方能够在招揽过程中尽心尽力,我们会要求每次进行武器采购之前,贵方所招揽的船匠数目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并且会跟售卖武器的数目直接挂钩。”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替你们招到足够多的船匠,就不会卖武器给我们了?”董烟云愕然道。
“大概就是这意思,但也不完全。我刚才已经说了,你们能招来多少合格的船匠,就可以换到同等数目的火绳枪,至少不会让你们白忙。但如果要大宗采购,那就必须得做得更好才行。”宁崎简明扼要地说明道:“特别是要买我们这里出产的火炮,那就必须累积船匠人数到一定的数目才能进行交易!”
“这……这实在有些难为人了吧!”董烟云摇头道:“招百八十个船匠倒是能行,无非是花费一些时间而已。但若是数目大了,这叫我方如何进行?再说我方要采买的军火也不是小数目,若是每次都需要大量船匠来作为交换条件,这买卖可没法做了!”
海汉这边早就料到了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董烟云话音刚落,陶东来便接过话头道:“所以出了招揽船匠的计划之外,我们还为贵方准备了其他折衷的处理办法。”
“哦?愿闻其详!”董烟云赶紧追问道。
招揽船匠的确不难,许心素控制地区内的船匠起码就有一两千,要匀一些给海汉人用来交换武器也未尝不可。但董烟云也不是蠢人,自然不会轻易暴露己方的实际状况,怎么也得先叫苦还价才行。他倒是没料到海汉人这么好说话,一抱怨便立刻就有了别的转机。
当然这实际上并不是什么转机,也只是执委会事前准备的策略罢了。船匠固然重要,但通过福建许心素的势力,获得一些别的好处和方便,同样也是执委会所追求的目标。宁崎刚才把船匠的条件提到那么高,其实也是为了让对方主动还价,然后再借此提出其他的交换条件。董烟云虽然也算是见识不少的老海商,但遇到执委会这几个配合熟练的嘴炮狂魔,恐怕最终还是难逃被忽悠的下场。
“据我们所知,福建的生丝产量一直都很不错,许大官人跟荷兰人之间的交易,生丝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陶东来开始慢慢谈及到第二个要提出的交换条件。
董烟云没等陶东来把话说完,便连连摇头道:“陶总,这生丝的贸易恐怕就没办法了,福建一地出产的生丝,均是提前一年或者大半年就被人定光了,贵方若是想大量采买,此时已经有些晚了。”
在这个时期的大明海商当中,唯一拥有官方许可,能够跟荷兰人做外贸生意的人就是许心素。从1626年许心素接受招安拿到官方身份开始,荷兰东印度公司与大明的所有生意都被许心素所垄断,其中的利益之大可想而知。荷兰人如果不通过许心素的渠道,几乎连一根蚕丝都别想从大明买到,这种垄断经营自然也就引来了别人的眼红——例如早就盯着漳州泉州的“十八芝”海盗集团。
仅仅是每年从福建沿海运往台湾与荷兰人交易的生丝,总金额就以十万两计,这种大买卖要是没招来争抢才是怪事。“十八芝”拼命攻打许心素的地盘,最终目的也就是为了要垄断福建沿海港口的对外贸易权。而在原本的历史上,郑芝龙在打败许心素,控制了福建沿海之后,也是选择了与前人相同的道路,迅速接受明朝招安,拿到官方身份之后继续垄断对外海上贸易。
靠着这种垄断经营,许心素积累下了庞大的身家,说他富可敌国可能有点夸张,但其拥有的财富肯定是远远超过现在的穿越集团——说不定比被内战拖得要死不活的北越政权还富裕一些。几十万两现银,事前也没打声招呼,直接就用船运过来了,这作派真是穿越众之前从未见过的土豪。
海汉一方三人迅速交换了一下眼色,陶东来便开口道:“董先生,关于军火贸易的事宜,我想驻广办已经跟你作过详细的说明了。我们出口的军火,并不是拿着银子来就可以随便买到的。”
董烟云点点头道:“在下来之前也了解过了,本地交易需将现银先换成贵方钱庄所发之银票,这个没有问题,稍后自会派人去办理此事。”
“你误会了,不是这个问题。”陶东来摇头道:“我们出口武器是有诸多限制的。卖给谁,卖多少,这都是必须经过集体讨论之后才能决定。董先生,我这样说吧,你们通过‘福瑞丰’所买到的武器,基本就是我们能够出售给你们的数量了。”
这个董烟云脑子也转得不慢,立刻便道:“这么说贵方是特意将这些武器卖到我们手上?”
“没错。”陶东来点点头并不否认对方的猜测:“我们知道在此之前‘十八芝’把你们压制得很惨,如果不是中左所还有堡垒可守,恐怕漳州外海早就被‘十八芝’给占了。我们并不希望福建沿海地区被‘十八芝’这样的海盗团伙所控制,所以选择了出售武器这种方式对你们进行一些援助。”
“贵方既然愿意提供援助,可为何又要对武器售卖加以限制?在下带来的可都是成色十足的现银,三位大可派人前去船上查验真假!”董烟云快要被陶东来这绕来绕去的说法给弄糊涂了,他想来想去也只能认为问题可能是出在钱上面:“若贵方认为价格有商榷之处,那也可以提出条件慢慢商议。”
没货、限量,这类借口在董烟云来看,应该都是海汉人试图抬高武器售价的花招,在来之前他就已经有所准备了。海汉人如果想敲敲竹杠,这倒是没什么大不了的,现在花出去采购武器的钱,在打败“十八芝”以后都能很快赚回来。不过从之前和驻广办的接触来看,要想让海汉人开这个口子,似乎并不是那么容易办到的事情——驻广办推说必须由胜利港这边作出决定,而到了胜利港之后似乎也没有找到解开问题的方法。
果然陶东来立刻摇头道:“不是价格高低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我方产能有限,无法在短时间内生产出大量武器进行出售。董先生你即便能拿出金山银山,我们也没有办法。”
陶东来自然不可能把执委会试图通过武器输出量来控制福建战局的真相说出来,而远在福建的许心素也绝不会想到千里之外的一个小海港里,居然有一群人早就在悄悄算计自己和“十八芝”。真相不能说,那么最好的借口就莫过于产能不足。
不过话说回来,陶东来所说的倒也不完全是借口。北越的远征结束之后,郑氏的反应比预计来得更快,争江战役的战果统计都还没有结束,升龙府的使者便已经赶到前线,向钱天敦表示要增加武器购买量。升龙府计划在年内训练并武装出至少五千人的火器部队,然后部署到横山争江防线。
这就意味着穿越集团刚一开年便拿到了军火大单,年内至少要向北越出口火绳枪四千支、火炮八十门以上,才能满足北越的组军需要。而这中间可能又将涉及一系列的其他交换条件,比如政治条件、军援合作、移民数量等等,北越方面极有可能会为了这个大单派出军方高级将领亲自跑一趟胜利港,与海汉高层面对面商讨这笔交易的具体事宜。
当然北越方面也没有忘记向海汉一方提出船只采购计划,但胜利港造船厂目前已经出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海运部和军警部的订单都已经排到了明年,不可能再有精力去接外面的商业订单了。而海运部唯一能卖的,大概也就只有手头上的一些船况逐渐下降的二手船而已。但不管怎样,今年北越政权想要完成这一揽子采购计划,肯定要准备好大出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