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委会认为,适当地拉开待遇差距不但不会引起民众不满,反而会在民众心目中有效地树立起海汉首长高大上的形象。当然,这样做的同时要为普通民众在这个社会体系中提供上升的通道,让他们能看到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更高地位、更好生活的希望。这种上升的通道是陈腐的大明无法提供的,除非家中有人通过科举进入仕途当了官,否则永远无法摆脱“民”的身份,但在海汉的治下,哪怕是大字不识的于大山,也可以通过自己在工作中的优异表现从平民百姓一步一步地往上升迁。
尽管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归化民乃至他们的后代的头顶上会有一层看不到的玻璃板一直存在,不太可能直接参与到这个政权的掌管和决策当中,但对普通百姓来说,这种上升通道的存在就已经让他们不会存有任何挑剔的心思了。
于大山咬着牙点了“首长特供餐”,心里多少还是有点肉疼的——这一顿饭可是花掉了他三四天的工钱了。在旁人羡慕的眼光下,于大山小心翼翼地端着两个托盘到食堂旁边的草棚里寻了张空桌子坐下来。这个草棚也是专门为首长们用餐才搭建的,摆放了十来张桌子。配上桌子是为了便于穿越众放下盛装饭菜的托盘,一般劳工只能端着普通餐的粗瓷大碗在外边空地里吃。而于大山能进到这里吃饭除了他点了特供餐之外,还有他劳工的身份——《海汉劳工管理条例》第七条明确规定,劳工不需提前报备就可进入一般非军事性场所,如首长食堂、非军工工坊等等。虽说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待遇,但对于普通的归化民来说,能有资格与首长们坐在一起吃饭,这无疑也是一种身份和权力的象征了。
于大山坐下之后并没有急着开动,而是端坐等待着。不一会儿便看到于小宝出现在食堂外,于大山连忙起身招呼他过来。
“爹,怎么今天还买了首长特供餐?”于小宝眼尖,还没坐下来就看到桌上的内容与往日不太一样——白米饭上盖着焦黄的煎蛋,旁边是油汪汪的红烧肉和白斩鸡,还有一支半尺长的香蕉,今天的首长特供餐内容可是相当不错。
“爹给你买的,趁热吃!”于大山笑眯眯地将托盘推到了于小宝面前,把普通餐的大碗划拉到自己这边:“饿了吧?饿了赶紧吃!”
“爹,是有什么好事发生了?”于小宝是个机灵人,心知自家老爹平时连针都舍不得买一根,每个月领到的流通券也几乎是全存起来舍不得用,说是有什么内部消息,日后首长们会给本地民众统一修建住房,而且只收成本,这流通券要留着到时候买房用。相比平时的节俭,今天自家老爹这暴发户式的举动实在太异常了一些。
于大山举起酒杯不慌不忙地嘬了一口水果酒,这才将下午在执委会旁听到的会议内容拣重要的给于小宝说了。末了于大山很是得意地说道:“这消息一公布出来,不知道多少人要抢破头。上月船厂那个张船匠也是评上了劳工,他可有五个儿子,要是跟他张家争,我们老于家还真有点吃亏。还好你老爹我动作够快,已在宁先生那里替你先报了名,宁先生一向都很关照你,有他替你说话,想必这个人选就跑不掉了!”
于小宝听完哭笑不得道:“爹,这么大的事,怎不先和孩儿商量?”
“商量个屁!”于大山放下酒杯斥道:“等我回来跟你商量完,黄花菜都凉了!施先生在广州急着要用人,这事估计两三天之内就会定下来,你回头就把东西收拾收拾,等执委会的消息下来就尽快出发!”
于小宝将一块红绕肉夹到于大山碗里,苦笑着道:“爹啊,去广州可不是背着行李就走的,得坐好多天船才能到。”
“这事我知道。”于大山一筷子又把肉夹回到儿子碗里:“买给你吃的,你又夹给我作甚……那位李公子来的时候,我跟他船上的船工聊过,他们从广州过来一路走了十多天,据说最快也得四五天的样子。远是远了点,可那是广州啊!不比这崖州小地方强上十倍百倍?”
“可孩儿想念完小学课程之后便报名入伍当差去……”于小宝小心翼翼地说道。
“当差有什么好!”没等他把话说完,于大山便打断了他的话头,看看周围似乎有人投来了注视的目光,于大山意识到自己的声音实在太大了点,赶紧压低了声音道:“首长们组那民团你以为是闹着玩的么?又是鸟枪又是大炮,天天操练,比崖州的官军还厉害。每次听到兵营那边放炮我心里就慌得厉害,就怕哪天首长们跟官军真干起来了!”
“爹,那你觉得崖州的官军打得过首长的民团吗?”于小宝追问道。
“打得过才有鬼了!”于大山没文化,但并不代表他一点见识都没有,对于这件事他其实看得很明白:“崖州水寨已经被打得没脾气了,这巡检司的老爷现在也跟坐牢似的,崖州那边要是真想开打,只怕讨不了好去!”
“那要是首长们想开打呢?”
于大山听到这话差点跳起来去捂于小宝的嘴:“你这小子别瞎说!这种事岂可随口乱说!谋反大罪株连九族啊!”
于小宝脸上的神色倒是很镇静:“宁先生说了,今后执委会治下的地区,只需要遵守执委会规定的制度,大明律在我们这里并不适用。”
于大山握着筷子的手都有点抖了:“你不用说那么多,首长们自然有他们的考虑,但你要进民团这件事,我不同意!”
于小宝见此路不通,赶紧换了个方向劝说:“爹,以前村里的柱子哥现在就在民团二连,已经当了班长了,可以指挥十来号人了!”
“你爹我每天在工地上指挥两三百号人都没吹这个牛!”于大山很是不屑地反驳道:“照民团的编制,我这应该是也是个……连长了吧?”
“可民团当差只要是升到排长,等退伍之后就直接升到劳工了。”于小宝不肯放弃,继续说道。
“这么说以后民团会出不少的劳工?”于大山先是愕然,接着便放松下来:“无妨,等这些人当完这几年差,你老爹我早就升到四级,五级去了!”
“当完差之后还能分地,柱子哥说退伍之后就能包一块地来种,期限好几十年,省下了买地的钱,而且只需缴纳极少的粮赋给执委会就行了。”于小宝只好使出了最后的绝招。封建社会普通民众的终极追求就是地皮,上到皇亲贵族,下到贩夫走卒,极少有人能够抵挡住这个诱惑。
“这你小子就不知道了吧!”于大山很是不屑地摇摇头道:“你老爹我升到四级劳工之后,一样可以包地来种,民团排长退下来的只能包三十亩,四级劳工可以包五十亩,你想想哪个划算?”
于小宝虽然已经在小学上了几个月的学,天天跟穿越众混在一起,多少有了一些见识,但要说这些民政政策,他却是不及于大山吃得透彻。
于大山能在短短几个月当中就完成了跳,从普通平民升到劳工,除了民政部门的有意扶持之外,他自己的能力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民政部在农场公社发生骚乱之后就专门给归化民干部开了课,让他们学习一些粗浅的管理技巧,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的于大山自然也在此列。他虽然不识字,但并不妨碍他理解首长们传授的那些管理技巧,其中最让他认同的便是“要让下属们看到生活的希望”。
除了满足吃穿住行这样的基本生存需求之外,如何调动普通劳工的工作积极性,这一直是民政部门研究的重要内容,制定《劳工等级制度》、《劳工管理条例》之类的法规也是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的。而将这些法规的内容灌输到普通劳工心里并帮助他们理解,这就不是穿越众能够手把手去做的事情了,必须要依靠于大山这样的归化民基层干部去施行。
于大山在这个方面做得相当好,不但自己努力把政策吃透,同时也不忘时时向自己管辖的劳工们宣讲、解读这些政策,让他们看到未来生活水平逐步提升的可能性。像他这样的工头,既要抓生产,又要抓思想改造,表现出了出众的能力之后,升职升得快也是有道理的。
于小宝辩不过自己老爹,索性把筷子一放道:“孩儿跟符力约好了,明年一起进民团,这一走岂不是要让孩儿做言而无信之人?”
于大山斥道:“你还真是糊涂,符力想进民团,首长就真能让他进吗?他可是符山峒的继承人,现在民团里那么多符山峒出来的黎人,符力要是进去当差,你说那些黎人是听他的还是听首长的?”
“这个……”于小宝还真没有想到过会有这样的麻烦局面出现,他和符力只是一心想进民团去当兵,对于这些更深层的利益冲突和人际关系,在他们这个年龄显然还考虑不到这么多。
“你别想着好像只有进民团当民兵才能出人头地,要真是那样,海汉首长们干嘛不全都当兵去?施先生、宁先生这样的读书人不一样在执委会里做事吗?”于大山恨铁不成钢地训斥道:“我去求宁先生让你去广州,就是想着你以后能跟着施先生学点本事,今后在首长们身边也算是有点用处,不比那只会放枪放炮的民兵强上百倍?”
“可是……”
于小宝还想分辩,于大山的筷子头已经落到了他额头上:“说了这么多你小子还听不进去,非要打在身上才有用?盯着我干嘛?赶紧吃,吃了跟我去王裁缝那儿,我下午就跟他说好了,给你小子做两套新衣服,赶赶工应该能穿着新衣去广州,等下过去把尺寸量了……你不用盯着我看,布料的定钱都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