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奈摇摇头道:“这些海汉人为何要在海边修筑城墙?”
话一出口,他自己便已经察觉到了不对。果然贺强战战兢兢地应道:“三少爷,那可不是城墙,那是炮台!”
“炮台?”李奈也是吓了一跳:“贺叔你真的看清楚了是炮台?”
“前两年虎门翻修炮台的时候,大掌柜认捐了一门炮,当时知府大人便是在炮台上接见了认捐的广州士绅,我见过虎门的炮台,大体上便是这样的形制。你看每一处用稚堞围住的所在,便是今后安放火炮的地方!”贺强也算是有点见识,压低了声音对李奈解说道。
此时船行的地方距离海岸不到百米,岸边坡地上的情况都能看得一清二楚,贺强这么一说,李奈也看明白了,那一个个弧形稚堞围成的地方,可不就是一个个炮台的样子吗?
这下李奈的脸色也变了,修炮台可不是闹着玩的事情,如果真是海汉人在这里修建炮台,那至少说明三件事:第一,这里已经不在明军的辖区之内,否则明军绝无可能眼睁睁看着外来人在这里修建这种军事设施。第二,海汉人手里有炮,而且极可能不是那种海商惯常装备在船上的短管粗身,只能打些石子铁钉的土炮,而是货真价实打炮弹的红夷火炮!第三,就算海商会在船上装备一些防御海盗的武器,但绝不会有哪个海商会在港口修建炮台,海汉人会这么做,他们的目的和动机就很值得怀疑了。
李奈想了想,旋即强笑道:“贺叔,或许是我们想多了,既然连远在广州的我们都知道了海汉人的存在,那崖州官府当然也早就知道了,说不定官府早已经在这里恢复了治所,这炮台也是崖州驻军在主持修建。”
贺强恨铁不成钢地叹道:“三少爷,若是如此简单的事情,我又怎会想不到?崖州我去过好几次了,那地方也从未建过炮台,去年我去的时候,那里的城墙上都没有一门火炮,只有几门打不远的佛郎机炮而已!若是真要修炮台护卫海岸港口,那也应该是在崖州修建,而不是在这个地方!”
这下李奈也想不出什么能够解释眼前所见状况的理由了,但驶入港湾的时候,却看到海面上分明有两艘桅杆顶上挂着“明”字旗号的水师苍山船正驶往外海。甲板上的士兵服饰、武器和军旗都清晰可见,的确是崖州水寨的明军水师无误。
两人对望一眼,均是感觉这里的状况诡异无比。贺强一脸的迷惑道:“难道……真是我想错了?”
又过了一个月之后,李奈所率领的船队才从广州港出发。在此之间“福瑞丰”为海汉人又购买了两艘大海船以及其他一些物资,并且搜罗招揽了一批对方点明要求的匠人和船员。李继峰希望通过派遣李奈出访和提供这些人员物资的手段,对远在崖州的海汉人施放出足够的善意,为接下来双方的长期合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李奈并不是第一次乘船出海,在以前赴京赶考参加会试的时候,就是从广州乘船北上,在杭州湾登陆之后,拜访当地一些师友,然后才从陆路去京城。不过这次能作为一支商队的领导人物出行,对他来说的确是一种新鲜的体验,一路上都在琢磨到了地方之后该如何与海汉人交际。
按照崖州李掌柜的说法,这些海外来客虽然打扮有些怪异,但能够感受得到他们都受过极好的教育,言谈举止彬彬有礼,丝毫不像那些西洋蛮夷似的粗鄙。但李掌柜也提到,这些人对于大明的很多规矩并不是很认同,往小了说可以算是不拘小节,但要往大了说,他们的言行多少就有些目无法纪之嫌。
李奈对于这些细节倒不是特别在意,如果真是遵纪守法的海商,能有胆子制贩私盐?“福瑞丰”能在广州一步步做大到今天的规模,可也不完全都是做的合法买卖——事实上但凡是做海上贸易的主,谁敢说自己屁股是干净的?
对海商来说,犯不犯法的界定并不在于大明律里是怎么写的,而是在于有没有被抓住现行,只要没被官府逮到,那么不管走私也好,逃税也罢,那都是属于“合法”的范畴。想要从海上贸易中赚大钱,这点风险是必须要冒的。
或许是因为船队中多了李奈这个重要人物,有关人员并不想冒险驶入远海,于是船队的行进航线也就更加趋于保守。船队出了珠江口之后,便一路往西,经过阳江、茂名、湛江,再顺着雷州半岛南下,渡过琼州海峡之后还到琼州府城停了一日进行补给休整,然后才继续沿着海南岛东海岸一路绕行到三亚附近。
这么一条航线走下来,比从珠江口直行海南足足远了有三分之一,船队一路走走停停,花了有十多天才算到了地方。
船队在路过亚龙湾的西洲岛时,遇上了正在这里采挖完鸟粪准备回港的“海训01”船,双方扯着嗓子经过简单的沟通之后,“海训01”便在前面带路,领着这支船队驶往胜利港。
“三少爷,前面这处海岬是锦母角,绕过这个地方,就是海汉人的港口所在了。”说话的是这次李继峰派来辅助李奈的人,“福瑞丰”总柜的副管事贺强。他在“福瑞丰”工作多年,从跑腿小伙计一步一步升迁上来,也是整个“福瑞丰”的高层管理人员中为数不多的外姓人之一。李继峰担心初出茅庐的李奈在与海汉人交易时吃亏上当,于是便派出贺强跟着他一起来,关键时刻可以帮着李奈把把脉,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贺强以前曾经到过崖州几次,所以对这段航路也比较熟悉,继续介绍道:“海汉人待的这个港湾,古称榆林,胜利港是他们来这里之后才改的名字,喏,你看前面那处海峡,左边的海岬便称之为榆林角……不过这地方距离崖州太远,人烟又稀少,且年年遭受海盗侵袭,并不是什么好地方。据说因为没有多少百姓在这里定居,前几年崖州官府已经撤掉了这里的治所,只有往内陆去十几里的地方才有些黎苗山民居住。真不知那些海汉人为何要选择这样一处荒凉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