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2架维京战机斜下里切入,6枚t50兰泽尔飞雷咆哮而出的同时,机头两侧的40加特林机炮泼洒出两排光雨,准确命中铁鸦炸弹的爆破点。

连续闪烁的火光映红周边虚空,在维京战机驾驶舱的玻璃框绘出一道道涌泉样的火焰浪潮。

受此打击,即便三角锥战舰的菱形矩阵的防御力较之小型三角锥飞行器要强大许多,但是在这种以点破面的打击方式,也难免出现局部损伤,一片菱形护盾在闪烁几下后,约束力场过载崩溃,无序的重粒子被铁鸦炸弹与t50兰泽尔飞雷产生的震爆波吹飞,如同升空的金黄色丝絮那般,弥散到周围虚空,然后变暗,沉寂。

蕴含着极高动能的穿甲弹趁机钻入菱形矩阵内部,打在三角锥战舰的金属外壳,留下一排密密麻麻的弹孔。

三角锥战舰体型达170米,维京战机射出的40穿甲弹难以造成致命伤害,但却给驾驶员们敲响警钟,可以无情碾轧海贼战舰,甚至常规海军舰队的他们,在面对唐舰长时没有任何优势可言,这些体型不大的飞行单位通过配合,一样可以打破菱形矩阵,危及战舰本身。

菱形矩阵的实质就是一种重粒子护盾,通过遍布于舰体表面的约束装置,用力场对它们进行排,整流,使之形成一定厚度的胶流态重粒子区,不仅可以有效抵御能量型武器,同样也可防御动能弹。

威力惊人的铁鸦炸弹与6枚t50兰泽尔飞雷的连番轰击,产生的爆破伤害与热能辐射给某一区块的菱形矩阵造成极高负荷,从而打破防御,引起约束装置过载,而后面的40机炮攒射看似无序,其实已经严重破坏该区域舰体表面的约束力场发生器,也就是说,在更换受损的约束装置前,包覆整个舰体的菱形矩阵会出现一个缺口,这种情形类似于“晨星号”的状态,可谓唐舰长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维京战机与飞龙的灵活性很高,在战斗状态下要想更换舰体表面受损的约束装置很难,三角锥战舰被逼无奈,只能放出后备的6艘小型三角锥飞行器,减轻主舰压力,然后以最大速度冲破硝烟弥漫的空中战场,向着加速逃逸的“晨星号”追去。

三角锥战舰及其所属战斗机群竟然拥有匹敌人、虫二族空军的能力,双方打得有来有回,虽说人类没有战巡,虫群也没有形成规模,但是对方的三角锥战舰也只是170米的轻型驱逐舰规格,这一幕,着着实实给了唐方一个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惊喜”。

果然,整个宇宙并不像表面看的那般波澜不惊,而是暗潮汹涌,风波诡谲,在那些隐于幽暗的未知领域,真的有人,或者说势力,可以与他一较高下。

这不同于之前在美嘉尔恒星系统面对兰斯洛特近卫舰队时的情况,当时人、虫二族空军在面对“白银之轮”时也曾陷入苦战,甚至落于下风,最后因为邓巴·泰勒反水,动用地基超大口径重粒子炮方才打破“白银之轮”的防御,干掉兰斯洛特。

“白银之轮”的护盾来自伊普西龙遗迹,属于先民智慧,至于兰斯洛特的近卫舰队,看上去威风八面,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土财主用金钱堆砌而成的四不像,不管等离子炮、激光炮,还是可实施广域扫描的量子雷达阵列,这些科技设备代表着最前沿的科学技术不假,但若要从实验室产品走向实用设备,还有很多技术性难题没有克服,因此,少公爵引以为傲的近卫舰队用唐方的话来讲,便是华而不实,有钱任性。

但眼下这些半路杀出的三角锥战舰势力,却是真正的掌握了超越当下科技水平的战舰工艺。

搭载聚变芯核与菱形矩阵的重型导弹;部署有蜂巢形小口径激光发射器与菱形矩阵的空天战机;集成微型航母平台、先进曲速拦截设备、超大功率核聚变等离子体引擎、大口径激光武器与大型菱形矩阵的三角锥战舰;

从上面这些可以看出,该未知势力最少掌握着如下技术:

一,激光武器的小型化,高效化,成功解决散热与高频率射击下芯核过载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