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难怪‘门’型设施的灵能火焰中储存有解锁机械台的科技。”唐方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机械台的主要产品“折跃棱镜”,在科技构成上与“门”型设施有异曲同工之处。
若是用人类语言来形容,“门”设施应该叫做次元漫游终端。就像伊普西龙中继站,其功用是搭设超曲速跃迁隧道,供战舰、货船等大型舰只进行快速星际旅行那样,次元漫游终端亦是一座交通设施。
只不过,有别于中继站,次元漫游终端的作用对象是小型个体。相比由许许多多中继站组成的星际交通网络,它的科技含量更高。
说穿了,次元漫游终端就像电脑网络的路由器,通过构建稳定、纯净的虫洞,组建跨越时空的次元隧道,以联通星际空间相隔数光年、乃至数十光年的两点。
伊普西龙的身体构造再特殊,也一样是血肉之躯,以区区人身穿越虫洞,不说正反物质泯灭产生的高能粒子流冲击,就是虫洞内的强大压力,也足以将人体挤成肉酱。
为了应对这一难题,伊普西龙人发明了一种名唤次元锁的设备,以一定排序标准,固定在基于次元漫游终端组成的次元隧道中,用来扩张虫洞结构,组成一个稳定而可靠的交通网络。也即是说,“零素粒子空间效应场生成器”是在设备与中继站之间制造一个可供战舰穿行的虫洞,该虫洞由许多连续不断的子空间构成,在战舰行驶过程中,因为维度差异,这些子空间一旦失去零素粒子空间效应场的扭力支撑,便会瞬间坍塌,泯灭。
而由多个次元漫游终端组成的次元隧道网络则完全不同,在次元锁的加固下,这些次元隧道将一直存在下去。在穿越隧道方面,次元漫游终端集成了量子传送模块,人体进入“门”后,就像“折跃棱镜”的传输模式一样,会被打散为纯净的能量形态,并记录下个体独有的量子信息,然后以光速穿越次元隧道,在目的地的次元漫游终端重构物体形态,然后由另一扇“门”中走出。
这类似于神族建筑“传送门”的折跃机制,不过,次元隧道网更安全、快速。在唐方看来,相比星际争霸里面的神族,伊普西龙人在量子传送上有着天然的生理缺陷。作为伊普西龙人灵魂载体的黄金符文,其构成物质是宇宙中最不活跃的“暗物质”,它既不向外辐射能量,也不吸收能量,想记录它们的信息,难如登天。
如果只是单纯的构造身躯,少了伊普西龙黄金符文,那不过是复制了一具空壳,一件死物。可想而知,伊普西龙人在量子传送领域面临着多大难题,然而,他们终究还是克服了这方面的困难,通过嵌入“特殊引力子场”系统,成功开发出次元漫游终端这样的传送设备。
第358章 三件套
“失落之地”的数百恒星系统中,大凡居住行星,都有“阿什托兰多”存在。想象一下,间隔几光年,乃至数十光年的距离,无需乘坐战舰,无需长途跋涉,只要打开这扇“门”一步跨出,转眼及至,这样的手段,这样的科技,就算人类再发展千年,怕也难望其项背。
当然,次元隧道网络只存在于“失落之地”,就像人类科学家猜测那样,很久以前,这里的确是伊普西龙人的一处聚居地,文明中心。
在银河系大环境下布置中继站,搭建超曲速跃迁网络。在聚居地建设“阿什托兰多”系统,构造次元隧道网络,再辅以曲速航行技术。由广域而区间,由集群而个体,这便是伊普西龙人的星际交通模式。
“艾玛,也即是说,我可以通过次元漫游终端,造访‘失落之地’的其他星球?”遍布整个“失落之地”的“阿什托兰多”系统,意味着什么?次元漫游终端能够解锁机械台,别的恒星系统中难保不会有其他遗迹保存下来,会否解锁其他神族高等科技?
要知道就算有伊普西龙穿梭机在,想穿越恒星系统间以光年计的间距,比他妈万里长征还难,尽管由于“暴风之眼”这样的引力源,潮汐力作用下,“失落之地”各恒星系统间的距离严重缩水,但是,密度再高,距离再近,一两光年总有吧,即便是备满零素能源的伊普西龙穿梭机,亦要几年时间才可抵达。
这么久的旅程,唐方可候不起,人一辈子才多长,用常规飞行的办法根本不现实。在“失落之地”,曲速航行被“封印”,中继站也只有一座,超曲速跃迁的方式也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