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相比星际争霸时代的人族。现如今,人类科技在舰炮领域方面处于一个青黄不接,非常尴尬的境地。
老一代的火炮、导弹、速射炮塔等舰载武器,在宇宙动辄几百、数千公里的战场环境下,已然很难对目标造成有效威胁。
而电磁轨道炮射出的大质量弹丸又极易被与时俱进的各种力场干扰,不易命中目标。以致如今的星战,要么打得雷声大雨点小,双方出动的阵仗骇人,可对峙半天,互相开两枪就打道回府了。
要么就是真正的近身混战,因为只有这样,舰船的各种武器才能发挥最大威力,不会像远距离对轰情况下那样,极易受作战距离、防护力场、对方舰船的拦截系统所影响。这样的近身混战往往打得很惨烈,不仅考验舰队指挥官的指挥能力、舰船性能、兵力多寡、还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在里面。
两支舰队一旦陷入这种混战状态,便会演变为不死不休的局面。
在曲速跃迁机制尚不完美的当下,近距离下执行撤退,将后背卖给敌人,那无异于像对手说:“菊已洗、裤已脱,e,on,baby!”所以,只要进入混战,除非一方舰队溃灭,否则,战斗将一直继续下去,这也是为什么一场大会战下来,阵亡士兵可达数十、上百万的因素之一,同样,也是造就帝国贵族阶层将平民与士兵当成牲畜对待的主要原因。
当然,开发新型子弹,使用不同材料的弹芯、外壳、屏蔽涂层,可以降低力场的干扰,不过这终究不是解决之道。
其实各个国家都在努力开发新武器,以求改善战斗环境,如激光、等离子束、荷电粒子炮这类指向性武器,在真空中的射速几近光速,且很难用普通力场干预。
只要这样的武器成为战舰主流配置,这种近似冷兵器时代的近身肉搏战会大大减少,舰队只需摆开阵型互射,就算有舰船损伤,只要不是被对方的主炮击中,或是遭遇密集攒射,都能退到舰队后方,得以保全船员的性命。
当指挥官确认己方不敌对手,大势不可逆转,还有充足的时间发动曲速引擎,回返后方阵线。
然而,毕竟人类进入宇宙文明时日尚短,激光、等离子、反物质等武器系统一直在快速发展,但是在能源采集、小型化、转化效率、散热等等方面还有诸多未解难题。
人类由伊普西龙科技山寨而来的曲速引擎结构复杂,体型庞大,在舰船中占据很大一部分空间,这无疑压缩了武器系统的安置空间。不要以为舰船建的大一些便能解决这一问题,越是体积大的舰船,跃迁时需要的曲力场就越大,曲速引擎的规格也会相应增加。而且,并不是体积大的曲速引擎就一定具备大型曲力场,能够用来驱动超级战舰。
像“西格玛”、双子星港这样的庞然大物,就算把曲速引擎建成10公里那么长,也没可能带他们玩儿星际旅行的游戏。
且不提反物质武器的制备效率,像激光武器、等离子武器这类已经在天基防御平台与一些战舰上装配的尖端设备,在应用上面亦临着2个重要的难题,转化效率与能源供应。
就像起初人类利用裂变能一样,激光武器与等离子武器系统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转化水平很低。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风打头,这句形容人倒霉的话,用在这里十分恰当。在能量转化率较低的前提下,能源供给也是一个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