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巡递去一个苦笑,道:“小店尽量让利,尽量让利。”

这一下, 长庆楼上的客人便大多明白了长庆楼的处境。

长庆楼里出售的各式酒菜与从食,到现在一文钱都没有上涨过。从其它脚店轮流入驻长庆楼的名厨带来的名菜,也在长庆楼的帮助下坚持住了本来的价格。

“长庆楼号称汴京七十二正店之一,维持价格竟然也这般艰难。”

主顾们闻言纷纷唏嘘。

其实, 长庆楼不会因为用炭的价格发愁——山阳炭厂那边给长庆楼送炭,属于关联交易, 只收成本价。

但是其它一应材料都在涨, 酿酒所用的米与酒曲, 也都在涨。

对长庆楼而言,最麻烦的是各色菜蔬与水果。

原本供应长庆楼的,都是汴京城附近的大菜园大果园。但这些产业一旦成了气候,每年的出产就绝对超过500贯,在市易司的管辖范围之内。

这些菜园与果园,为了逃避市易司收购,纷纷“化整为零”,将货物交给小商小贩运进汴京城中去发卖。

长庆楼便不得不耗费精力,东一点、西一点地从各种货源手中去收购材料。由此带来的问题便是质量和品类都参差不齐。甚至有时候连今日菜品的水牌都很难决定。

也就多亏长庆楼的主厨万娘子手艺精湛,头脑活络,连连创造出几样新菜,才稳住了阵脚,没有像京中其余几家正店那样,主顾们要啥啥没有,口碑止不住地下滑。

“唉,谁能想得到呢?就在一个月前,粮店里的米还是每斗100文足陌。现在呢,已经涨到110文了。”

宋代铜钱有足陌与省陌之分,足陌就是100文整。

在一个月间,汴京城中的米价就上涨了一成,这个速度,任谁看了都忧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