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牙行的大厅里人人叹息。

这种情形在关西,可并不怎么稀奇。遇上荒年,或是党项人吐蕃人犯边,百姓便会抛下耕耘多年的土地,拖家带口地逃进关中。

“也就这好年景,我们又遇上了好心的小郎君。”

听着左近的议论,阿关姐快人快语,直接将明远夸上了天。很明显这种当面夸奖的话是老实巴交的胡四决计说不出的。

一时间契约办好,明远领着胡氏夫妻两个回到家中。胡四和阿关姐一起拜见了舒氏娘子和十二娘,口称“娘子”“小娘子”。

从此胡四负责外院,阿关姐负责内院。另外,阿关姐厨艺不赖,自然也包下了厨房的活计。

明远问过阿关姐,晓得她会记账,当即给她预支了一部分家用,大约在20贯上下。

至此,早先“父亲”明高义捎来的那些盐钞,明远已经花去了大约900贯。

依他的个性,剩下的100贯会捏在手里,暂时不会花出去,除非新的注资到账。

当晚,阿关姐在新雇主面前使出浑身解数,做了一桌好菜,吃得明远和十二娘赞不绝口,连舒氏娘子定下的“食不言”规矩都给忘了。

舒氏则满脸温柔笑意,慢慢品尝明远和十二娘挟到她碗里的菜肴。

刚用过饭,明远陪着母亲和妹妹在自家院中遛了一小会儿弯。阿关姐那里已经烧好了热水,正在认真学习了解明家的卫浴设备。

明远便从后院退出来,正要回屋休息,忽听外面有人拍门。

胡四去应了门,过了片刻将人引了进来。那是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男人,穿着绸袍,看起来是商人模样。

胡四说这人姓周,是特地在长安城里打听了一圈,才找到明高义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