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时梦最终放弃了这个版本,一是因为她的视角只能从秋元的记忆出发,不够客观和全面,另外就是——

她不想在记录战争的小说里加入异能。

这会把小说讨论的主题从冰冷的战争转向异能,会不会就有很多人得出结论,其实战争是由异能导致的?

其实关于这一点,时梦也没有定论,她觉得世界大战中,异能占了一部分的原因,但不是全部的原因。

哪怕没有异能,战争同样会爆发……

更何况,那个“不死”的异能是如此可怕,颠覆了她关于“生死”的一切设想,这个异能让生命没了轻重,让死亡没了界限,甚至让人们失去了对生命的敬畏。

——它让很多事情都失去了意义。

“不死”不需要放在战争里来叙述,它更多地涉及到哲学、伦理、人性……用战争来讨论,过于冗杂。

而她更想把视角定位于——人。

她想写一系列的故事,写失去父母求生的孩子,写散尽家财救国救民的商人,写战后被迫流亡他国的士兵……这些不同身份的人代表组曲不同的乐章,组成了“流亡者”这个主题。

但这个版本,太抗争了!

它挑选了战争里那些值得记录的事情,让整个小说显得慨然而激壮,这个曲谱的风格是向上昂扬的。

可战争中,最多的,只是普通的平民老百姓,他们的篇章就只是平淡又普通,麻木又无奈的。

而时梦只想做一个简单的记录者。

所以最终的成稿已经完全不是她想象的样子,她没想到这本小说会变成这样一个——客观而真实的故事。

【小说的开头是一座繁荣的城市、热闹的街景,和日常生活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