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应当出言相讥,与他针锋相对吗?

不——

那时候太宗正在气头上,徐慧若与他争辩,只会撞到刀口上,等同送死。

在家里的时候,母亲姜氏曾经教过她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其中有一点,便是与人有了纷争时,不要急于争辩。

人是情感动物,在情绪激动,大脑不受控制的时候,什么事情都做的出,什么话都说得出来。这个时候无论她说什么,对方都听不进去。

若对方是个明事理的人,等回过味儿来,自然便会主动来求和,甚至因为她当时的不言语,感到更加的愧疚和抱歉。

这样的道理,徐慧小时候也是听不进去的,直到一件真事儿发生在了自己身上。

她幼时有一个交好的邻家姐姐,常来他们家里玩儿。有年夏天,姐姐在他们家里遇到了徐慧的表哥,两人就看对眼了。

徐慧和表哥从小就认识,两人相处的如同亲兄妹一般。虽也有注意男女之防,但时有亲密之举是免不了的。比如这天园子里下了雨,表哥一时心急,就把自个儿的披风褪下来批到徐慧头上。

这一幕恰好被邻家姐姐瞧见了,就记恨上了徐慧。

这个姐姐年纪比徐慧大三四岁,心里还算存得住事儿,就忍了这一回。

可次数多了,邻家姐姐终于爆发,与徐慧大吵了一架,骂她不要脸,勾引自己喜欢的人。

徐慧当时特别生气,也是年纪小,沉不住气,俩人对吵了一架,说了许多绝情的话。

等过了几年,徐慧的表哥和别人成了亲,邻家姐姐也定了亲事,她才觉得自己当初不应该那么对徐慧。

可两人当时吵的天翻地覆,这几年也渐渐疏远了。再想回头,难如登天。

徐慧至今记得自己当初苦苦辩解的样子,浑身颤抖,满心委屈。她口如连珠,滔滔不绝地为自己申冤,可对方根本听不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