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页

原来是吴王夫差调集了吴国九郡兵马,准备大举攻伐齐国,命勾践派兵相助。

“诸君以为,我等该派兵多少为好?”

范蠡上前一步,道:“大王,臣下以为,三千甲士足矣,我国一向示之以弱,在夫差心目中,我越国兵不过万,若派兵太多,不免教他存疑,若太少,又不显我越国诚意,三千之数正合适。”

勾践闻言缓缓点头,赞同道:“范大夫所言极是,却不知,何人愿率兵前往?”

一名相貌威严,颌下有一缕长须的中年官员上前,抱拳道:“禀大王,臣下愿往,由臣下率兵前往,夫差定以为我越国无将可用,可令他更加放松警惕。”

罗长风识得他是大夫诸稽郢,官拜司马,执掌全国兵马,罗长风都在他的管辖范围,放在后世,便等同于国防部长。

越国有五大夫,分别为范蠡、文种、诸稽郢、逢同、皋如,有三中军将(亦称元帅),分别为罗长风、畴无余、泄庸。

而除了诸稽郢这个司马与三中军将,范蠡文武双全,也是久经沙场的宿将,换言之,越国光是帅才便有四员。

至于罗长风,众人虽未见过他的统兵之能,但就凭他那一手天下无双的神剑,便可堪称将才。

勾践听了诸稽郢的话,欣然道:“此言大善,准。”

安排好出兵事宜,众文武便即散去,诸稽郢自率三千甲士奔赴吴国,其他人亦各司其职,紧锣密鼓的发展越国,为日后攻吴做准备。

罗长风每日上完早朝,前往剑士大营点卯过后,便将一应事务安排给手下将领,自己却与阿青牧羊唱歌,琴瑟和鸣,好不快活。

也有人看不惯罗长风那一副“尸位素餐”的模样,私底下向勾践弹劾了几次罗长风。

勾践派人查了查,发现罗长风虽大部分时间不在大营,但军中事务却安排得井井有条。

且如今所有剑士都在跟随五十名一代剑士练剑,并无什么需要罗长风特别关注的,也就听之任之了。

那些弹劾罗长风的官员却不知道,罗长风此举正合勾践心意,不勤于军务,表示他没有野心,得过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