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大规模献俘这种事,几乎没发生过。
契丹打草谷,边军阻击,通常双方都占不到大便宜。对内地百姓来说,契丹人是穷凶极恶不怕死的形象,边关将领却很清楚,契丹人他也怕死,见势不妙扔下几具尸体掉头就跑一点都不稀奇。
即使俘获契丹人,基于朝廷息事宁人的传统,一般也不会公开献俘。
因此这次大齐军得胜班师,不止京城人,整个大齐的百姓都沸腾了。
谁说咱大齐战斗力是渣?那是我们以前懒得认真打,瞧,这次恨天宫得罪了皇帝,跪了吧。满打满算,加上行军的时间,大齐击溃恨天宫才用了多久?
据说恨天宫人人都是比武林高手还厉害的狠角色,连契丹人都怕得要命,可大齐一出手,他们全投降了。
高手都是宁死不屈的,想让高手投降,除非双方实力差距太狠。所以降伏比屠杀更难得。
而大齐军的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用兵不血刃来形容,丝毫都过分!
由于各种原因滞留京城的使节,在看到一字排开戴着枷锁的一千多恨天宫人后,对大齐的印象也有了巨大改变。
这种事主要在于对比。
如果说恨天宫只是一群普通人,大齐出动十几万兵马讨伐人家几千人,只会被周边国家鄙视。可如今大家都知道,契丹人怕恨天宫,这样一来,对比就出来了。
总之,这凯旋班师、御前献俘的戏码,还没开场就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文良纯等人的策略是极为正确的……假如不把皇帝爱出状况考虑在内的话。
孙蒙全套御驾出行,规模浩大,朝中大臣伴驾左右,一路从皇宫出发,走到哪儿,百姓必跪倒一片。等来到城外,停在大军前,十几万大军全体跪地,山呼万岁。
大齐固然不兴跪拜,但献俘这种事,应该遵循的是礼法而不是大齐规矩,文良纯等人认为,跪拜可以有。
让我们把镜头拉近到秦行之身边。
小道士师徒俩没跪,他们……蹲着。胡一菲有样学样,也蹲在两人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