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页

几个年轻人有些坐立不安,多次暗示里正说正事。里正却老神在在,他认为时机还不到,饭桌上谈正事才是王道。这是他宝贵的人生经验之一,酒酣耳热后,客人才最容易答应要求。

没错,金家庄这么热情,主要是有事求人。

事实上,生祠也是最近才建好的。

当初里正确实供了老道的长生牌位,后来大家被一抓一放,长生牌位的事也就作废了。不是里正不再感激小道士,主要怕还有什么后遗症,连累了老道。

最近发生了一件怪事,让金家庄村民感到惊慌。想来想去,恐怕还得小道士才能解决,因此商议了一下,决定派人去京城请他。

这个时代交通不发达,从金家庄赶到京城,还要在偌大的杭州府找到小道士,对一群农夫来说,绝不是件轻松的事。里正决定再坚持十天半个月,等过了这段农忙时节,就凑路费选人出发。

求人得有个求人的态度,在里正的提议下,村人共同修建了一座生祠,供奉老道的长生牌位。

至于说修得袖珍,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金家庄既没出过成气候的读书人,也没有大地主,财力十分有限,能修成现在这样,还得说是族人够团结呢。许多类似的村子修土地庙也这么干,土地爷都能接受,老道有什么可抱怨的?

没想到两个道士会和大军一起经过金家庄,这个机会里正肯定不愿放过——省一大笔路费哩。

说话的工夫,天色渐渐暗下来。

里正一挥手,准备多时的酒菜上桌。

“太丰盛了!”

酒很普通,菜色也不多,老道却连声称赞。

这纯粹是睁眼说瞎话,他心思根本不在吃上。一座生祠,足以让他看谁都顺眼,还没怎么喝酒,脸上就泛起了红光。

一群老头儿拼命灌老道,不一会儿工夫,老道就醉眼朦胧开始说胡话了。至于小道士,大家也劝酒,但并不强求——万一他喝大了睡过去,后面还怎么说事?

秦行之不喜欢喝酒,乐得不遭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