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行之其实并不认同耶律宗全的观点,他觉得会汉话的契丹人更容易学自己“造”的字,毕竟所谓契丹字,其实就是简化汉字,他不信耶律宗全就一点都不明白。
耶律宗全有自己的想法。
过度借鉴汉字已经是他的底线了,如果连发音也照搬汉字,就算教出一批识字的契丹人,岂不是终究变成了汉人?
秦行之听不懂契丹话,拉过一个懂两国语言的汉人“助教”问:“怎么回事,跟过年似的?”
助教对秦行之十分恭敬。要知道,正是因为秦行之的出现,整个契丹国的汉人,如今都不再是奴隶。摆脱奴隶身份的汉人,爆发出的建设热情是十分可怕的,据说汉人聚居的村落已小有规模。
其中,颇有些人家供奉秦行之的长生牌位。
至于其他民族的奴隶羡慕妒忌恨什么的,就不用说了,谁让契丹史上第一个外族官员是汉人呢。
助教开口道:“都林牙大人……”
“嗯——”秦行之不悦地瞪了他一眼。
助教连忙改口:“校长!”
“呵呵……”秦行之顿时眉花眼笑。
这位助教本身就是读书人,还是当初替耶律宗全检验契丹字的人之一,否则不可能短短几天工夫就晋升为助教。在他看来,都林牙的官位才够威风。可惜,秦行之这位恩人思路很奇怪,非让别人称呼他“校长”。
按大齐惯例,带“长”字的通常是军中武职,而且还是小官,比如伍长、队长什么的。五百人以上的军队,长官就不屑为长,而是“都头”,再往上,还有指挥使,军指挥使,乃至超级武职都指挥使。
契丹也差不多,真正的高官都不带长。
所以助教很不理解,秦行之为何要自封“校长”。
助教解释道:“是这么回事。中间那个契丹少年说,他已经完全掌握了契丹字,可以开始传授别人了。围着他的那些人,都在祝贺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