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页

把大家吓成鹌鹑的契丹人,在他手里不如土鸡瓦狗,怎能让人不解气,又怎能让人不崇拜?

小道士顿觉神清气爽。

装逼的要义,不在于抖威风的过程,而是旁观者的震惊和膜拜。你就是打得十万大军屁滚尿流,如果没人欣赏赞叹,那也是毫无意义的。

这种追求固然十分浅薄,可小道士也不是什么有深度的人。

官员拱手:“小道长力挽狂澜,狠狠给了契丹蛮子一个教训,真是大齐之栋梁,僧道之楷模。在下冒昧,方才道长说你也是朝廷官员,不知……”

“哦,贫道是陛下伴读,兼任礼宾使。”

官员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就说嘛,朝中老大人们怎么肯让一个道士做实权官?只要大齐还是儒家治国,这种事就不可能发生。伴读、礼宾使就无所谓了,都是虚职而已。

官员挺敬佩小道士的,但他是孔门弟子,再敬佩,原则问题也不能马虎。

秦行之想了想,做出决定:“钦犯事关重大,这样吧,贫道及李道长陪你们一起押送。”

官员大喜:“多谢小道长。”

有小道士这样的高人护送,那是绝不会出意外了。官员才不怕小道士抢功,一个虚职官而已,功劳再大也没用。再说了,功劳这种东西它并没有个固定的衡量标准,许多时候参与的人越多功劳越大。

李奉常不明白:“秦道友,如你之前所说,这些所谓的钦犯,只是一群老实巴交的村人,还谈不上事关重大吧?”

官员心里挺不乐意,这人会不会说话?犯了谋逆大罪,管你原先什么身份,都是钦命要犯。都准备抢皇帝宝座了,这不事关重大,还有什么事关重大?

不过李奉常比秦行之还有高人气质,官员摸不透他的身份,也不敢得罪他。

皇帝大婚,崂山道长必定前来京城主婚,这是大齐朝的传统,可官员万万想不到,跟在秦行之身后,全程甘心做配角的中年道士,就是大名鼎鼎的崂山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