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旬威胁说:“如果太子你不立即回到皇宫去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却妄想在这儿成佛,我就让你粉身碎骨,死在树下。”
悉达多太子专心修行,面对波旬的威胁一点儿也不恐惧。
波旬命令魔军雷箭齐发,结果毒雷、毒箭射到释迦牟尼近处皆纷纷散落。
释迦牟尼佛告诉凶恶暴躁的波旬:“我所以得成菩萨道是因为从无数劫以来,积集了无量福德智慧,圆满了六度万行。你来攻我,不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吗?”
说完后,释迦牟尼就身放净光,使得魔众尽皆跌扑。
波旬听后更加不悦,又发动进攻,无奈他根本无法冲破佛祖周身的圣洁之光,狼狈万状,只好承认失败,最终释迦牟尼渡劫而成佛。
这则典故无乐慧师自然是听过的,而且对方从头到尾也并没有在说歪理,非是为强辩而辩,因此尽管她依旧抱持着戒备心,却也不能强词夺理的诬陷对方在妖言惑众。
“我曾有缘得到佛门经文《大智度论》,在东方净琉璃世界修行过一段佛法,晓得佛门有三法印,是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以及涅 寂静,符合这三点的才是正法,不符合的皆属外道,若入佛陀智慧海,花开见佛悟无生!”
“通达无碍者,得佛法印故,通达无碍;如得王印,则无所留难。问曰:何等是佛法印?答曰:佛法印有三种:一者、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皆无常;二者、一切法无我;三者、寂灭涅盘。”无乐慧师直接背诵出来,“这便是《大智度论》中关于三法印的记载,却也算不得什么,只是最粗浅的佛理,即便是初入门的小僧也知道。”
俊美男子不在意对方言语的讽刺,笑道:“这世上的大道理,原本就都是在最粗浅的知识中,可是,知道与领悟终究不同,很多人知道这些道理,但要他去身体力行,他便万万做不到。其他两法印且不论,光说这诸法无我,若要解脱,必须先破我执,若要破我执,则先放下我有。佛友想证菩提心,便该放下与半身的恩怨,如此才能无牵无挂,得证诸法无我。”
无乐慧师冷笑:“果然,从你说要讨论佛法开始,我便知道,你肯定要提这一茬,原本这一秘密就不难打听,以秘魔窥探人心的本领,自然能够知晓这就是我与生俱来的劫数。你探见了他人的弱点,就免不了要趁虚而入,借题发挥。可惜,此事乃是我此生最大的业障,我又怎么会视而不见,对其置之不理呢?我得师尊教诲,早已将个中关键想得通透,否则便连天人界限那一关都迈不过。”
俊美男子伸手请道:“哦,愿闻其详。”
“你们都说放下,可若不拿起来,又如何放下?待拿起后,觉得太重,背负不了,于是便说什么放下,其实这已不是放下,而是逃避了,只有背得起的人才有资格说放下,背不起的人可没有说放下的资格。”
“一直背着,不觉得累吗?”
“是很累,所以必须将它化解。若只是放下,它依旧存在,也许会出现在脚边,也许会出现在身前,不断地妨碍你的前行,因此与其以放下来逃避,倒不如直面它,将它从这世上化解。恩怨不存,那么即便没有放下,也已经等同放下。”
俊美男子拊掌道:“说得好,与其逃避,不如直面,这便是地藏菩萨能立下‘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的原因,他没有放下,而是同样选择背负,可谁又会说地藏菩萨不懂诸法无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