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情大道与其他大道的区别,在于它象征的是一种心境,太上忘情,圣人心境,故而不同于其他大道能靠着修行一步步前进,忘情大道只能靠个人的领悟。
但这毕竟是圣人心境,没有堪比圣人经历的修行,想拥有这样的心境谈何容易,某种意义上比虚无缥缈的太易大道更难证得 太易难证是因为无路可达,寻不见方法,而忘情大道纵然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亦无法抵达。”
尽管不明白对面为什么突然提到《太上道德经》,通天古书仍忍不住插话道:“先天忘情大道,可以通过后天绝情大道和后天痴情大道合并证得。”
苗瑛叹气道:“这条路不是没人走过,但无一人成功,因为属性冲突的力量可以兼修,而属性相反的心性却不能兼得,强行去证,除了造就疯子外,再无其他结果。如绝情大道要求断灭七情六欲,心中不生妄念,唯有本心,一旦生出情感,就无法维持心境,故而绝情大道和痴情大道是如同油和水的关系,绝对无法兼容并蓄,一者存,另一者必然不存。”
郭守继续道:“为了突破这一桎梏,也为了给《太上道德经》找到合适的继承者,本门的前辈长老就想到一种方法,既然找不到拥有忘情心境的人,那便人为创造出一个天生太上忘情,如圣人不仁,视百姓为刍狗的人,你就是因为这一计划而诞生的作品之一。”
罗丰开口道:“从结果看,我被抛弃了。”
郭守语气中略带一丝快意道:“因为计划失败了,你并非真正的太上忘情,只是看起来像而已。”
第0694章 不在意
忘情是寂焉不动情,若遗忘之者。忘情大道乃是离化之境,无为之所,所谓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罗丰很清楚,自己未达太上忘情的心境,否则绝不止现在的成就。
太上忘情,圣人之心,天道之境,若能与此心境相合,无需修行,时时刻刻都能保持天人合一的状态,任何功法经文,一眼就能透析根本奥义。
太上忘情的高度,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的仁爱之道,是没有分别执着的大仁大爱。因为天地没有人们那样分别执着的心,有尊贱之别,或者说天地万物和刍狗一样,无论何形何态,也无论人们以尊重心或者轻贱心分别,天地都诚心平等以待,而圣人与天地同心,以平等的大仁大爱之心待人 此仁爱非是慈悲,亦非仁善。
更为详尽的描述,则是“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意思是,天地间的大道如同风箱,看上去虚虚空空,却不是什么也没有,风进风出,箱内的一切不会有所增减。
人如箱,情如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