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息间,周围的虚空中也开始弥漫起纷飞的花瓣,这些花瓣中同样蕴藏着世界,而且各不相同,这些世界都以意念幻象演化,要说它们是假的,也不完全是,要说它们是真的,也属荒谬,其意境不可用言语形容,也蕴含了无数的诡异与凶险。
人的意识一旦被摄入其中,人世红尘诸般种种酸甜苦辣,爱恨情仇,悲欢离合,成败荣辱,接踵而来,让人五蕴皆迷,深陷其,不可自拔……若是不能守住本心,保住自己的本来面目,神魂甚至有可能散落成千万碎片,各自落入不同的幻象世界,无论如何都无法再次聚敛起来。
罗丰不为所获,缓缓道:“我曾听一故事,说一书生与一禅师相谈,书生问禅师,他打坐的时候像什么。禅师答曰,像一尊佛。随后书生见禅师身披黄色的袈裟,便讥道,你打坐时却像一坨狗屎。禅师笑而不语,书生自鸣得意的离开。”
伊 笑道:“为佛见佛,为魔见魔。”
“此物明明是佛,却因你的心神化成了魔相,可见你心中藏魔。当你心中有佛时,你对生老病死,不喜不厌,视为穿衣吃饭,无不自然。你对一切赞叹诽谤,如如不动,静若泰山。你对真善美,由衷赞美,玉成一切好人好事。你对一切假丑恶,叹息怜悯同时,生大惭愧心,如同己为。因为在你的心里,与众生息息相关,心心相连。众生有难,你,痛彻心骨;众生行善,你心欢喜无限。你与众生同根而生,骨肉相连,休戚与共。你接引众生,脱离苦海,直到彼岸。
当你心有欲望时,你一叶障目,不见山岳。你为眼前一盆狗食,六亲不认,你呲牙咧嘴,毛发直立,眼冒绿光,凶狠万丈,谁敢靠近狗盆,你就要与它鱼死网破,一决雌雄。你对一切异类,无不仇视、怀疑,你从未快心一笑,纵然面有慈悲,心中却无一丝慈悲。若你不是魔,谁又是魔呢?”
第0668章 心灵交锋
伊 诘问道:“佛者见佛,魔者见魔,你见我是魔,可见你也是魔。”
罗丰早料到对方会以此还击,便道:“我见你是魔,见它是佛,可见我心中既有魔性,也有佛性,不能一概而论。”
伊 问:“你的魔性从何而来?”
罗丰答:“自诞生起便已存在。人之初,性本恶,此恶便是魔性。后天失教,家无慈母严父,交友不善,难遇名师,不闻正道,诸恶缘使魔性广布。”
伊 问:“佛魔偏差在何处?”
罗丰答:“一念之间。佛在其心,生深根,坚不可摧,即使魔能呼风唤雨,移山填海,或天打雷劈,威逼利诱,绞尽脑汁,万劫难动其心,亿劫莫可拔除毁坏其志也。向魔者则不然,念念不忘魔,步步不离魔,声声必唤魔,色色必求魔,千劫不离魔,其身在魔类而不自知。”
两人之间看起来只是寻常问答,似乎要进行一场君子动口不动手的较量,实际上这只是表面,内里乃是暗潮汹涌,内伏杀机,伊 早在无形中就催动了《秘》经神通,将他化自在天魔之力藏于言语中,一旦勾动罗丰的情绪,或者令罗丰的心灵出现破绽,就会趁虚而入,引动心魔。
故而这场口舌争锋真正比的并不是口才,而是心灵,并不是胡言乱语一通就能瞒过,必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若是假装自己懂得,或者说出一些冠冕堂皇,与内心所想相违背的话,立即就会因心虚而产生心灵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