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8页

在颁奖典礼之前,学院内部关于颁奖流程有过争论,传闻说,原本学院倾向于率先颁发最佳男主角,然后再颁发最佳女主角。

原因非常简单:最佳女主角的头号种子朱丽安·摩尔,在整个好莱坞都是备受尊敬与推崇的重要存在,这些年来已经拿下了无数奖项,却唯独缺少一座小金人的嘉奖,她始终被认为是最应该登顶奥斯卡的演员。

今年的“依然爱丽丝”在整个颁奖季一路领跑,其他竞争者都难以撼动朱丽安·摩尔的位置,这也使得今晚的奥斯卡即将成为见证朱丽安首次封后的历史,就如同当年拍摄出“无间行者”的马丁·斯科塞斯一般。

自然而然地,学院希望以压轴的形式来表彰朱丽安,让所有聚光灯都笼罩在她的身上。

但另外一种声音则更加支持最佳男主角,尤其是第二阶段的呼声变化,重重悬念让这个奖项越发值得期待起来。

如果仅仅只是因为最佳男主角是今年最具悬念的奖项,那么提前一点颁发也没有影响,埃迪·雷德梅恩的“登顶之旅”根本无法与朱丽安的业内地位相媲美;但“鸟人”的后来居上,“爆裂鼓手”的紧追不舍,却让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化学反应——

无论是迈克尔·基顿的首次登顶,还是蓝礼·霍尔的二封仪式,这都足以让颁奖典礼的气氛推向高潮。

两种思路两种安排代表着两种观点,同时也可以窥见学院对业内风向的敏锐嗅觉,最终学院选择“先最佳女主角后最佳男主角”的仪式顺序也侧面证明了,影帝争夺战依旧是今年最无法捉摸的一个奖项。

实际的颁奖进程也证明了这一点:最佳女主角的竞争就是见证朱丽安·摩尔的登顶。

其他四位提名者,“万物理论”的菲丽希缇·琼斯、“涉足荒野”的瑞茜·威瑟斯彭、“消失的爱人”的罗莎曼德·派克、“两天一夜”的玛丽昂·歌迪亚,她们都没有能够撼动朱丽安在今年颁奖季一骑绝尘的强大领先地位,即使是罗莎曼德曾经一度迫近,但“消失的爱人”后继乏力,终究还是没有能够形成有效威胁。

当马修·麦康纳呼报出“朱丽安·摩尔”的时候,全场观众都没有意外也没有惊讶,理所当然地集体站立起来,为这位老戏骨奉上崇高的敬意!

这一座小金人的意义,到底多么特殊呢?

纵览电影百年历史,成功在欧洲三大电影节实现全满贯的演员,只有区区四位,杰克·莱蒙、西恩·潘、朱丽叶·比诺什(juliette boche)和朱丽安·摩尔,其中,杰克和西恩都双双登顶了奥斯卡与金球奖影帝,而朱丽叶则凭借“英国病人”斩获了一座最佳女配角小金人,遗憾的是,朱丽安始终没有得到认可。

今晚,朱丽安·摩尔凭借着“依然爱丽丝”登顶奥斯卡,这也使得她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包揽欧洲三大电影节、奥斯卡、金球奖、英国学院奖、美国演员工会奖等一系列奖项全满贯的女演员,真正地在世界范围内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篇章。

这是丹尼尔·戴·刘易斯、梅丽尔·斯特里普都没有能够创造的创举。

人人都知道,奥斯卡每年都有,评选规则与规律有迹可循,只要学院公关运作得当,优秀演员终究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欧洲三大电影节却充满了不确定,每一年评审团阵容都持续变动,这也使得每一年的评选标准都在改变,想要囊括三大电影节的认可,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都非常困难,更不要说三大电影节最顶级的全满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