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评审团评选出了奖项的时候,许多得奖者都无法及时赶回来,以至于每一年的颁奖典礼之上,都会出现得奖人从缺的窘境,尤其是影帝和影后的部门,受灾频率格外明显。
这对于威尼斯电影节的主办方来说,其实是非常受伤的。收视率和影响力都承受着面临着巨大打击。
戛纳和柏林都不希望如此。
不过,在通知剧组的时候,主委会是不会透露具体奖项的。不仅是为了避免提早剧透,而且也是为了避免尴尬情况——提前告知对方“你们只拿了一个第三名的评审团奖”,然后对方还需要长途跋涉地回到戛纳,只为了一个安慰奖,这就显得不情不愿了,许多大牌剧组可能也就甩手不来了。
相关流言蜚语就是来自于“通知”的这个过程,这也是不可避免的。
当演员或者导演或者编剧接到通知之后,得知自己可以在戛纳电影节之上得奖,不管是什么奖项,在开心的情绪之下,可能告诉自己的经纪人,可能告诉自己的制片人,可能告诉自己的公关团队,乃至于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以及剧组的其他工作人员……
接到电话的一方也可能给更多人致电,又或者是迅速开始安排回程以及庆祝活动,那么机场工作人员、预定机票的旅行社工作人员、派对策划工作人员、酒店前台工作人员等等都或多或少地能够得知消息,甚至可能在亢奋之中,不经意地说漏嘴,透露风声。
于是,停留在戛纳的媒体记者们就动用自己神通广大的人脉网络开始打听消息,只言片语之中就能够捕捉出一个大概的轮廓了。
所以,媒体中心的消息灵通程度远远地超过了红地毯现场,这里才是记者们的大本营。对于大部分记者们来说,闭幕仪式当天,待在媒体中心要有趣多了。
第1323章 难以定论
现在,距离闭幕仪式暨颁奖典礼还有不到三个小时,关于金棕榈和召回剧组的传闻越来越多,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最新消息的更新,然后奖项归属的传闻也会再次翻天覆地的大变样,艾米莉也忍不住开始亢奋起来,那种参与其中的激动和亢奋根本无法压制下来。
仿佛自己就是评审团成员一般。
想象一下,自己支持的电影或者自己讨厌的作品最终得奖,积累了十二天密切关注亲自参与的真实感完完全全爆发出来,忐忑不安、上下雀跃、躁动不已,仅仅只是在脑海之中假设一下颁奖环节就已经开始口干舌燥起来。
一年一度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之所以能够引发如此多的瞩目,颁奖季之中的酝酿和沉淀功不可没,一点一点地增加大家的参与感,似乎是伴随着那些热门作品一步一步走上奥斯卡的领奖舞台一般。
现在的戛纳电影节也是如此,那些流言八卦经过十二天的沉淀和酝酿,让所有人都不由开始热血沸腾起来,仿佛亲自经历了作品问世、口碑反馈、奖项评选、功成名就的整个过程。
这也是每一年电影节落幕当天最紧张也最有趣的部分。没有人愿意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