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2页

沸沸扬扬的讨论声之中,“超脱”也无形之中得到了一次免费宣传的机会。

不过,比起电影本身来说,好奇和八卦还是占据了上风,人们期待的不是这部作品,而是这部作品身上的所谓噱头,将这部作品与奥斯卡直接挂钩起来。后来,剧组没有进一步展开宣传,似乎对于今年的颁奖季也没有任何野心,这些噱头没有能够得到足够的土壤支持,渐渐也就泯灭在了电影大潮之中,被大部分人遗忘在了身后。

但还是有一小批观众牢牢地记住了,不仅没有遗忘,反而还更加积极了。对于蓝礼、对于“超脱”、对于托尼·凯耶,好奇心有增无减。

全年,“超脱”一共出席了五个电影节,柏林是其中一个,此外还有翠贝卡电影节、伍德斯托克电影节、东京电影节以及斯德哥尔摩电影节。

每一个电影节之上,关于“超脱”的口碑都是毁誉参半、冰火双重天,聚集在这部作品身上的争议越来越多,始终不曾消失,即使是资深的专业影评人也不例外,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对于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事情,越来越有趣了。某个角度来说,争议就意味着无法服众;但换个角度来说,争议也意味着更多可能。对于艺术来说,争议总是让人亢奋的。

于是,好奇和期待都正在水涨船高,进入下半年之后,苦苦等待的观众一点一点地累积了起来,即使是“明日边缘”引爆了整个暑期档,蓝礼在商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对于这些观众来说,“超脱”依旧是他们对蓝礼的年度最大期待。

社交网络之上,有人开玩笑地表示:他现在已经摩拳擦掌、迫不及待,时时刻刻做好了准备,卷起袖子、热血沸腾,势必将“超脱”骂得狗血淋头、批得体无完肤,否则,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从这个侧面来说,期待值其实是一直正在缓缓攀升的。

对于主流观众来说,乃至于主流媒体来说,他们似乎早就已经忘记了“超脱”这部作品,柏林电影节的话题本来就比不上威尼斯和戛纳;但对于特定群体的观众来说,他们却一直在苦苦等待着,哪怕是颁奖季揭幕之后,沸沸扬扬、热热闹闹,“超脱”也始终没有被遗忘。

恰恰地,点映的艺术院线,圈定的就是这样一群观众。自然而然地,点映就取得了三万三千美元的不俗成绩,崭露头角。

不过,如此成绩依旧不足以撼动主流媒体的注意力,影评数量和相关报道都始终不温不火,缓慢地、无比缓慢地增长蔓延着,这也使得电影切断了来自主流观点的影响,所有的交流还是更多地局限在资深观众之间,讨论越来越热闹、越来越炙热。

年末的电影市场之中,焦点不断,热闹非凡,感恩节档期、万圣节档期、圣诞节档期,一个又一个的假日粉墨登场,“无敌破坏王”、“00:大破天幕杀机”、“暮光之城:破晓(下)”、“霍比特人”先后轮番轰炸,打破了一个又一个记录,口碑与票房齐飞,简直让人应接不暇。

更不要说,颁奖季开始揭幕之后,热门作品一部接着一部,每一周都是话题不断。

在这之中,又有谁会注意到一部“超脱”呢?

悄无声息地,“超脱”的点映还是在纽约和洛杉矶两座城市铺陈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