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8页

“娱乐周刊”仅仅只是一个开端而已,康奈尔也仅仅只是点燃了导火索而已。

首当其冲的是“滚石”。这本杂志曾经是销量统领全美的专业音乐杂志,现在渐渐转型成为了综合类娱乐杂志。对于蓝礼,他们的态度始终如一:不买账。音乐也好,电影也罢,从来不假辞色。这一次,他们自然也不会错过。

“滚石”杂志言之凿凿地表示,“一个人的演唱会”完全就是为了炒作应运而生的。不仅是为了赚钱,也不仅是为了专辑销量,甚至不仅是为了格莱美,更重要的是为了树立自己在民谣方面的强大影响力,打造出一个“艺术家”的形象。

在文章之中,他们甚至提出了质疑:第五十四届格莱美,为什么选择了今年改革?选择了今年嘉奖民谣?为什么选择了“堂吉诃德”?尤其是年度专辑奖,难道不应该是“21”稳操胜券吗?

虽然没有明说,但话里话外都在指责格莱美的评选不公正,而且涉嫌黑幕。

紧随其后的是“今日美国”、“休斯顿邮报”、“纽约邮报”、“旧金山纪事报”等权威媒体,这些媒体都有相似的共性,整体而言是严肃新闻,但娱乐属性却是重要组成部分。至少比起“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等等来说,他们的娱乐新闻都占据了更大版面。

铺天盖地,真正地铺天盖地。此前三周压抑的能量、酝酿的情绪、隐藏的武器,在短短二十四小时之内,一鼓作气地宣布爆发出来,犹如核武器一般,摧枯拉朽地横扫而过,几乎没有给大众和网友任何喘息的空隙,以惊天动地的方式,以电光火石的速度,抢在人们反应过来之前,就已经盖棺论定。

对于大部分民众来说,阅读新闻是具有引导性的。

比如,美国中部地区的民众,他们是不会阅读“洛杉矶时报”的,甚至就连“纽约时报”都舍弃,他们关注的是中部地区自己的报刊杂志,整个报道倾向更加保守。

再比如说,纽约的民众,他们会阅读来自不同新闻源的报道,试图以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审视同一个新闻。但归根结底,他们内心深处对“纽约时报”的信任是不可取代的。

从阅读新闻,到了解情况,再到做出判断、站定立场,这是一个过程,需要沉淀和转换的过程。只不过,对于大部分民众来说,他们仅仅阅读了一份报纸,就选择了相信权威;只有小部分民众愿意尝试阅读不同的报纸,更换观察视角。

但,这一次的新闻,蔓延速度之快、定论速度之快、下坠速度之快,着实难以想象。一条新闻还没有来得及消化,又一条新闻出现,然后再一条新闻出现,让人应接不暇。

其实,有人稍稍冷静下来的话,就可以发现:新闻数量确实无与伦比,但翻来覆去、归根结底,还是“娱乐周刊”报道之中的同一套。换而言之,所有新闻媒体都在报道同一件事,而且新闻源也几乎是重叠的。这就意味着,真相根本就没有揭晓。

不过,人们没有这样的机会。信息洪流滔滔不绝地冲撞过来。没有思考的空间,没有深究的空间,甚至没有喘息的空间。

雅虎社区之上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咒骂声,无处不在。

“该死的垃圾!虚伪的婊子!无耻的混蛋!你欺骗了所有人!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