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页

无论是嘎嘎小姐,还是河边人,他们在创造历史的当时,都是籍籍无名的独立歌手,但他们都签约了唱片公司,不管规模大小,至少唱片公司是可以提供资源、展开宣传的。

在美国的音乐体系里,没有宣传资源的支持,没有电台播放的加持,这就相当于在一场环法自行车比赛里,其他选手都是骑自行车比赛,可是却有个人是用双脚在跑。

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克里奥帕特拉”书写了历史,完完全全依靠着口碑的传播,依靠着围绕在蓝礼身上的热点,依靠着歌曲本身过硬的质量,依靠着独立音乐那股不屈不挠的韧劲,以一种无比奇特又无比荒唐的方式,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历史。

也许,有人会说,不过是跻身前二十名而已,不要说夺冠了,就连前十名都不算,但考虑到这首歌至今依旧挂在歌曲卡司的名下,没有任何一家公司签约,这一壮举远远比“玛卡雷娜”当初花费三十三周最终夺冠的记录,还要更加可怕!

这绝对是二十一世纪以来,又一个民谣奇迹。

摇滚已死,这是千禧年以来人们的共识,曾经纵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摇滚,曾经不可一世、横扫千军的摇滚,却逐渐没落,除了林肯公园(lk ark)之外,竟然没有任何一支摇滚乐队的专辑销量可以迈过一千万张。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终究一去不复返,伴随而去的,还有音乐市场的繁荣和喧嚣。

但人们却忘记了,曾经辉煌了整整十年的迪斯科已经无人问津,曾经支撑起了半个世纪的爵士也已经苟延残喘,曾经大放异彩的民谣更是奄奄一息。

在巅峰时期,民谣歌手被誉为现代诗人,他们用旋律作为桥梁、用歌词作为武器,将自己对社会的抱负、对国家的期待、对政治的批判、对文学的解读、对生活的领悟,酣畅淋漓地宣泄出来。曾几何时,民谣就是现代的诗歌,那些歌手就犹如莎士比亚一般,用自己的才华在历史长河里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对社会、对文化、对时代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可是现在呢?

民谣是什么?不过是老掉牙的、垂垂老矣的、无知无趣的、落后时代的、苍白无力的、食之无味的、属于爷爷奶奶一辈的过去,堆积着厚厚的灰尘,甚至就连了解都不愿意。即使是鲍勃·迪伦,对于新一辈的年轻人来说,也是一个陌生的名字。

在二十一世纪的现在,还有人能够像鲍勃·迪伦一样,凭借着民谣的文学性,拿到诺贝尔文学奖吗?还有人能够像鲍勃·迪伦一样,赋予民谣深刻的文学艺术性,甚至足以和那些传世名作相媲美吗?还有人能够像鲍勃·迪伦一样,让音乐成为社会进步的一部分,用自己的吉他作为武器,成为社会的先锋吗?

不,没有。在流行音乐的潮流之中,就连鲍勃·迪伦的立身之所都已经没有了。

杰森·马耶兹的“我是你的”,在公告牌单曲排行榜上,浩浩荡荡地停留了七十六周,打破了单曲在榜单的时长记录,重新唤醒了人们对民谣的美好记忆;但那也仅仅只是灵光一闪而已,杰森之后发行的几首单曲,质量毫不逊色,却终究没有了如此摧枯拉朽的能量。

但是今天,“克里奥帕特拉”却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慢慢悠悠地跻身了公告牌单曲排行榜的前二十名,恍惚之间,让人再次看到了民谣黄金时代的荣光——那个全民狂欢、全民追捧的年代。

继“混合器”之后,“公告牌”官方杂志破天荒地在本周对“克里奥帕特拉”进行了报道。

“难以想象,在流行和嘻哈当道的现在,居然有一位歌手如此大胆的回归了民谣的怀抱。这不是糅合了其他曲风的民谣,也不是迎合当代口味的民谣,更不是顺应潮流的民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