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在“活埋”之中,真实地展现出了人类在绝境之下所滋生出来的错乱、挣扎和痛苦,复杂而脆弱的情绪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心神,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同身受。必须承认,瑞安出色地完成了他的任务,成为了“活埋”拼图上最重要的一块。
但瑞安的工作却远远不能称得上是惊艳,如果把他的表演放在“127小时”里,那么也许足够了,因为“127小时”塞入了大量的闪回和片段进行辅助,以剧情资料来填补人物的形象,观众对于角色的立体感会有更加直接的体验;可是“活埋”之中却没有这些部分,这就导致了瑞安的表演情绪足够到位,却缺少了延伸的部分。
可以这样理解,瑞安展现出了一部惊悚电影所需要的情绪,却没有完成一部剧情电影所需要的故事。比如说,电影里他给妻子打电话时,两个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他给同事打电话时,对方的态度在暗示着他平时的为人有问题;他向政府官方求助时,前后态度没有太多的变化,心理的起伏不够明确;最后危急时刻,他的临终遗言又蕴含着什么样的内容?
“127小时”通过回忆来完成这些拼图;“活埋”里则需要瑞安的表演来完成,当他没有能够达到这一目标时,这也影响了电影整体质量的升华。
其实在蓝礼看来,“活埋”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密闭空间的惊悚电影,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深入挖掘,一个是美国中产阶级的家庭危机,男主角与妻子之间的矛盾,男主角选择前往伊拉克工作的契机,男主角在发生意外之前自己为面临的中年危机,这些细节都在影响着他后来的求救,尤其是在绝望环境之下所折射的反应。
另外一个则是对资本主义官僚主义的谴责,一方面是男主角就职公司的虚伪奸诈和推诿责任,比起人命来说,他们更加在乎的是自己不需要支付更多的赔偿;一方面是政府相关部门的不断推诿和碌碌无为,“永远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公民生命”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实际行动却让人寒心,利益至上的核心思想影射的是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真实目的。
这部电影的内涵远远比想象中要更加具有挖掘性和可看性。不过,与“127小时”相比,“活埋”的导演和编剧都缺乏经验,只能把所有重担都压到演员身上,一旦瑞安的表演没有能够足够的高度和深度,作品的整体质量也就只能随之下滑。
其实,这也是独立电影的典型特征之一,实验性质特别强劲的情况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但这对于蓝礼来说,无疑是完美的契合,这就是他梦寐以求的表演机会:一次真正全身心投入表演的机会,一次真正挑战自我极限的机会,一次真正试探自己天赋底线的机会,一次真正酣畅淋漓诠释演技的机会!
第0072章 落魄导演
刚刚下过一场雨的阿姆斯特丹大街充斥着一股潮湿的味道,沉甸甸的热浪让空气变得粘稠起来,浮躁而骚动的不安让人总是想要做点什么,却又提不起精神来;街道两侧维多利亚风格的建筑带着古朴的味道,青苔、铁锈和红砖,氤氲的湿气在砖墙之间萦绕,仿佛穿越了大西洋,从纽约的曼哈顿走进了伦敦的骑士街。
靠近一百零三大道十字路口的你好纽约青年旅社里,来自五湖四海的旅行者们因为突如其来的大雨打乱了计划,纷纷停留在了一楼大厅寻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群年轻人们围坐在角落的沙发里高谈阔论,嬉笑声不绝于耳;几个文艺小青年坐在靠窗的长桌前,分享着他们最近正在阅读的书籍;咖啡机前有三个人正在严肃地讨论如何修复这台机器,重新烹煮出香醇的咖啡……
罗德里格·科斯特瘫坐在红色的懒人沙发里,手里拿着一本“社会性动物”,可是将近十分钟了也没有翻页,显然正在走神。
这一次,他专程前来美国,就是为“活埋”寻找合适的演员,他和编剧克里斯·斯帕林都清楚地知道,一位出色的演员对于“活埋”这个项目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他的第一目标是瑞安·雷诺兹,看过瑞安在“九度空间”那部作品里一人分饰三角的演出之后,对于瑞安那自然而不失深度的演出大为赞赏,如果瑞安可以出演“活埋”,他相信他们可以制作出一部出色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