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想余惊秋以剑引力,将那刺来一枪侧偏时,剑锋划开了束缚幡旗的线绳,玄黑幡旗陡然在余惊秋头顶展开,似黑云罩顶,幡旗之中隐隐有丝丝缕缕金光流转。这面幡旗不普通,是用特殊丝线织绣,能挡住刀剑锋利,余惊秋只觉得幡旗刮过时,厉风扫得脸颊辣的。
幡旗柔软多变,剑进一寸,幡旗便退一寸,就好似剑锋入水,总不能将水切割开来。而那贼人招式吊诡,余惊秋腾挪之间,总逃不脱幡旗,这小小一张幡旗,好似围下无量空间。
余惊秋若有楼镜那性子,便会以矛破盾,以剑锋之强势,悍猛破围,但余惊秋剑招向来温和,不如楼镜那般绝烈,所以只是思索这人招式破绽,目光最终锁在那人一双脚上。
幡旗大小有限,遮得住头,遮不住脚,即使运行得再快,飘移之间,总有一刹那在某个地方露出缝隙来。余惊秋瞅准时机,在幡旗飘挪间,左侧露出缝隙的空档,捉住这处空隙,雷霆出击,真气灌注剑身,直荡得那幡旗猎猎作响。
那贼人轻于防御,被余惊秋剑气刮中,后跃数步,捂住腰间伤处,冷汗直流,这虽是皮外小伤,却让他寒毛直竖,分外警惕,眼前这人,绝不可小觑。
不管是不是她敌手,再打下去,于己不利,后瞟一眼,虚晃一枪,立即撤走,余惊秋紧追而上。倘若那贼人放弃了玉佛手,余惊秋不会这般穷追不舍,可那贼人执迷,在落于下风时,手里也不肯放下包裹,多腾挪一只手出来。
一路且战且退,打到了中楼去。
这杏花天里的宾客仿佛见惯了这样的场面,只是远远避开看热闹,倒也不见惊慌。
而早在楼镜和曹如旭追人追进这杏花天之初,便有人在暗中注意到这热闹。
那是在二楼画廊边上,一个身姿婀娜的女人,浑似没骨头,倚着那栏杆,望着一楼寻人的曹如旭一帮人,娇笑道:“这是唱的哪出?几个毛没长齐的小子,也敢来我这杏花天里闹事。”
女人身后来了个管事模样的男人,在她耳边低声说道:“烟娘,小神仙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