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页

他听了兰陵道人的话,不由有些恼怒,驳斥道:“丹方虽然不同,道理却是一样,况且长生之道,未必只有一条。兰陵道友自己不也提了一个长生之法么?”

至正帝道:“两位道友不必争执,丹药是好是坏,一试便知。”接着吩咐侍卫,“把人带上来。”

那侍卫去了,不久之后,又将那群老人带了上来。

至正帝首先便问先前试药的老人,“老丈,现在感觉怎么样?”

那老人摇了摇头,道:“陛下,暂时还没有感觉。”

至正帝点了点头,不再多问,又道:“朕又有一枚丹药,那位愿意一试?”

“我来!”“我来!”众老人又争执起来。

“陛下,这次试药,请让草民来吧。”一名老者突然越众而出,向至正帝拜了下去。

“咦!”许莫看到这名老人,不由轻轻‘咦’了一声,这老者他认识,就是在太华县县城荆娘子失踪的时候,他向人打听那家院子的主人,所见到的和老太爷,这位和老太爷九十七岁,来孙都有了,儿子早死,孙子辈以下的不孝顺,将他一个人扔在院子里,便不管了。全靠着街坊邻居周济。

许莫询问问到那儿,曾经给了他三四两银子,不想也被至正帝接到了京城。

至正帝道:“老丈请起,这么大年纪,就不必拜了,侍卫,将这位老丈扶起来。”

便有侍卫上前,搀扶这位和老太爷。

和老太爷深深拜伏于地,“陛下不肯答应,草民便一跪不起。”

至正帝奇道:“老丈。为什么非要试药不可?”

那位和老太爷道:“草民活了九十七岁。儿子都死了。孙子辈又不孝顺。一个人孤零零的,是生是死,早就不放在心上了。陛下需要人试药,万一药物无效。草民试药死了,为陛下尽忠,也算死得其所。万一托陛下洪福,侥幸不死,便是草民之福。请陛下恩准,这一次允许草民试药。”

至正帝想了一想,便答应了,“既然如此,朕便答应了你。老丈。你既肯为朕试药,朕便封你为耄耋公,这耄耋公等同子爵,享受国家奉养,每月都可在县里领取俸禄。俸禄亦同子爵一样。老丈,试药之后,朕允你回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