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秦志方之前说的,炼丹是很简单,但是能练出好丹却不容易。但是要公然说炼丹很简单那要看场合了,比如此时黄昆说完后,便见周围几个炼丹堂部的师兄弟们已经在怒目而视了。有的人已经在边上反讥了,如果不是看在黄昆是跟秦志方在说话,恐怕指不定会被这群人唾沫星子淹死。
无论如何秦志方都很符合黄昆对他的评价——非同常人。看到周围有人在骂黄昆“器炼不好,却说炼丹简单”时,秦志方却也没加阻拦,并且还看似很坦荡地微笑着看着黄昆。
黄昆却也不至于扭过头跟人吵架,也笑着便走了过去。
“呵呵,黄师弟这么说,我还真替你可惜啊,如果一早就来我们炼丹部,说不定炼丹部就会多个炼丹人才呢,你也可能会多一种赢过我的手段。”秦志方仍旧是一脸微笑,但是话已经变味。
此时炼丹部的参试者都已陆续起身,而对面制符部和炼器部还是静悄悄的,没几人动身。看到这种情景那些炼丹部的参试者,虽然不知道自己会有什么样的成绩,但是对于炼器部和制符部的优越感却溢于言表。对于这些,作为炼器部的黄昆,也有点郁闷。看了看秦志方,黄昆却突然凑近,有点恶作剧地轻声笑道:“我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赢不赢的问题,不过炼丹嘛,你赢不了我!”说完,留下怔住的秦志方洒然而去。
秦志方发怔是弄不明白和自己一样很有君子之风的黄师弟为什么会开这个玩笑。要说黄昆练过丹,能炼“小还元丹”,秦志方相信。如果说赢得了自己,说什么他也不相信。毕竟就连堂主师尊都说过,自己是小一辈中对炼丹的法诀和调元决,领会得最深的人。这要不经过几年大量的实践和摸索是根本做不到的,虽然自己承认自己有点满意和骄傲,但是在自己没达到自己的目标之前,他却没有忽视过任何一个有可能成为自己对手的人。黄昆这个人是有些特殊,但是要赢得了自己的炼丹水平那是绝不可能的事情。
是不是这个家伙真是不明白自己的意思,然后就想逞逞口舌之快呢,想想倒有几分道理。
※※※
炼器部这边很是热闹,其他人不明白,炼器部这边的师兄却都知道,那是因为宁红巾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宁红巾此时像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又恢复了往日的活泼,就连过来巡视的司马青霜也是不住地摇头。是不是真是知足常乐呢,黄昆看到宁红巾高兴快乐的样子,都有点怀疑起了自己的价值观了。
天又黑了,炼器部这边因为被宁红巾感染,到了很晚才安静下来。易慧慧也曾经来过,却也没有说什么,不知道宁红巾的成绩是让她丢了人还是令她满了意。
比试不会因为宁红巾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而有任何改变,时间也不会因为小试过了两天就有所停滞。比试的第三天如期而至,这是对小试结果有所期望的参试者最后一次机会了。众人领了元材,便按时进入禁制。
宁红巾对黄昆的建议很满意,今天二话没说又领了同样的元材,誓把飞剑炼到底。前两天的炼制,黄昆是插不上嘴的。经过昨天的过度,今天就不同了。按黄昆的想法,既然我们炼制的飞剑不可能完美,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在后面祭炼一环上多下功夫,作为对最前面两环的弥补呢。
在黄昆的建议下,宁红巾加快了融炼的速度。塑型阶段本就不用花太长时间,那就按部就班。然后把融炼阶段节省的时间全部加在了祭炼上。据易慧慧和司马青霜讲,一般像他们聚气期炼器用的元材,最后祭炼四到六重为最佳,这样元材的元性就会得到充分发挥,炼出的法器威力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施展。
而他们这样的小试,由于有时间的限制。一般他们炼器部的高手能祭炼三四重就不错了,而事实上这些参试者都是祭炼三重。像宁红巾前两次都是祭炼一重,那根本就是开玩笑,真是在浪费元材了。
可能有了前两天小试的经验,又是在炼制同样的法器。宁红巾此时已经不再慌乱了,在黄昆的辅助下,熔炼速度真让他提高了不少。一到了塑形阶段,此时黄昆就没了别的事情了。虽然宁红巾表示自己的元气法力还很充足,但是黄昆说为保险起见,还是不客气地抓住了宁红巾的手,开始输元。
塑形自然也是驾轻就熟,一把还算看得过去的飞剑很快便被塑成。接下来黄昆只说,希望能尽量炼好这把飞剑,不能提早结束,希望能给易师姑长长脸。也许是感觉到这是自己小试的最后一天了,宁红巾很听话地,安静地闭起了眼,左手掐起决不停地施法祭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