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页

“先贤指点,襄阳人杰地灵,民户殷实。地理方便,可仕可隐,是隐居修行的佳处,仅次于南山和嵩高山。”

刘辩明白了。他听懂了诸葛亮的意思。这里和关中的南山、洛阳的嵩高山一样,既适合隐居,又离尘世不远,既不会受到干扰,又不至于真正的脱离世事,进退自如。历史上,诸葛亮的确就是这么做的,所以他才能在隆中对策,为刘备指点江山。

“《风后书》修到哪一步了?”

诸葛亮暗自叹了一口气,心道果然还是逃不掉。他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礼:“刚修到示气。”

“这么说,离实用还有一段距离啊。”刘辩笑了笑,打量了诸葛亮两眼。“不过,以你这个年龄能修到示气,也算是难能可贵。你是想留在朕的身边,还是愿意做陈留王的伴读?”

诸葛亮一怔,不由自主的打量了刘协一眼。刘协正眼光热烈的看着他。诸葛亮却有些犹豫。他不知道刘辩这是什么意思。他听蒯祺说过,刘辩有了自己的子嗣,刘协已经没有继承帝位的机会了。可是,刘辩又将刘协带在身边,这显然不是准备冷置刘协的意思。难道他还想培养刘协,预防万一?

诸葛亮非常想用手里的金筒紫蓍再算一算,可是他又不敢。他迟疑了片刻,躬身道:“唯陛下所命。”

刘辩无声一笑。“你和陈留王同岁,就与他做个伴吧。庞统,你到朕的身边做个郎官,如何?”

庞统大喜,带着几分得意的瞟了诸葛亮一眼,上前行礼。“多谢陛下,小民愿为陛下效劳。”

诸葛亮无动于衷,甚至有些暗自发笑。庞统虽然年龄比他大,可是这城府却不怎么够,聪明外露,急于求成,反倒落了下成。再想想他的命格,恐怕他的结局不太妙啊。一个沉不住气的人,又怎么能成为真正的社稷之臣呢。

第432章 凤雏

刘表的态度让刘辩很满意,刘琦顺利的成为刘辩身边的郎官,手持大戟,扈从左右。他的武艺一般,做不了真正的扈从,不过是一个人质而已。如果运气好,得到刘辩的赏识,他将来也许能够顺利出仕,做个地方官,甚至有可能继承父亲刘表的爵位——如果刘辩真的赏识他的话。

刘琦心满意足,尽忠职守的做起了当值卫士。他带来的两个年轻侍从却得到了更好的前景,诸葛亮成了陈留王刘协的伴读,庞统最得意,成了天子刘辩的近侍郎官。

众人散去,刘辩留下了庞统。

“士元,孔明说襄阳人杰地灵,宜于隐修,你对此有何看法?”

庞统还没从兴奋中平静下来,一听刘辩发问,立刻说道:“陛下,说襄阳人杰地灵,适合隐居,的确是一语中的。襄阳毗临汉水,西行则可入山,东行则出原,南行可涉江,北行可入洛阳,四通八达,消息灵通。且襄阳乃楚国旧地,多有神仙隐士,黄帝乘龙登天之处,便在荆山,传国玉玺原本也是出自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