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彪尴尬的笑笑:“为了陛下出征的事,臣这些天的确有些累,火气是大了些。不过,这些年轻人也让人生气,听说陛下征召贤良入京议政,一个个不知天高地厚,也想着一鸣惊人,连自己的差事都不用心了。好多事都要臣自己去办,实在有些不堪重负。”
刘辩同情的点点头。“没错,有热情是好的,却也不能耽误了本职工作。不过,司徒府的属吏都是杨公看中的年青俊杰,他们有这样的热情,也是一件好事。”
“唉——”杨彪长叹一声:“事的确是好事,只是……”他欲言又止。不知怎么说才好。说实在的,他对刘辩是有些微词的。山东失守,国家财赋本来就捉襟见肘,刘辩还要同时办两件大事,对他这个司徒来说,压力太大了。各地成千上万的贤良应征入京,沿途的开支,入京后的食宿,哪样不要花钱?刘辩还要组建大军出征,又要支出大量的军费,这钱从哪儿来?
杨彪今天来找刘辩,就是为了这事。贤良征召的诏书已经发出去了,不少人可能已经在路上。再让他们回去,显然不合适。可是大军出征却不急在一时,完全可以再等一等。等贤良会议结束之后,差不多秋收的粮食也下来了,正是出征的好时机。
刘辩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只是静静的听着。杨彪知道他还在等长安的消息,希望杨修、刘巴能从长安调拨一些粮赋来解决问题。不过,杨彪清楚,这个可能性微乎其乎,长安一直在备战益州战事,也没什么节余。
史阿快步走了过来,后面跟着一个风尘仆仆的骑士。
“陛下,长安来了使者。”
骑士走到刘辩面前,单膝跪地,奉上一份奏疏。刘辩接过,看了一眼,眉毛渐渐的挑了起来。
“杨公,山东的战事看来必须缓一缓了,益州有突发情况。朕要先取益州。”
杨彪大喜:“什么突发情况?”
“刘焉病重,快死了。”
第429章 根基与枝干
戏志才劫走了卢夫人,火烧刘焉大堂的事,刘辩早就知道。这本就是他计划中的事,所以他并不意外。可是他并不知道刘焉因此落下了病根,等贾诩安排在益州的密探发现刘焉久不露面,而且有医匠频繁出入州牧府的时候,已经是几个月后的事了。
刘焉是个野心很大,手段也很毒辣的强权人物,为官经验老到,所以敢违抗朝廷,而朝廷在短时间内也拿他没办法。可是他的几个儿子没有这样的本事,如果刘焉病重而死,益州内部必然会发生内讧,此时取益州,正是最佳时机。
更何况刘协监国的一年时间里,已经做了不少准备工作。西线的张辽已经平定了羌地,虎视眈眈的准备杀入益州,而东线的刘表也一直陈兵江陵,如果不是逆流而上的难度太大,他大概已经攻入了益州。
取益州的条件已经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