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页

“妾身的弟弟陈留王是一个资质上佳的好孩子,可是被你教得有些歪了。”

长公主沉下了脸,脸色不太好看,语气也不太中听。荀彧听得心里一阵不安。以长公主的身份,说出这样的话来,她对刘协肯定是非常不满意了。他没有吭声,静静的听着。

“儒家常说,忠臣出自孝子,人必能孝,而后能忠。如果心中没有仁爱,就算有雄才大略,也无法成就王道。陛下对陈留王的爱护,天下人有目共睹,可是陈留王对陛下的心思,恐怕就不是那么至诚了。妾身非常好奇,你身为儒门领袖,究竟是怎么教导陈留王的。”

荀彧出了一身冷汗,诚惶诚恐,却又无言以对。他正在思量如何回答,长公主又说道:“妾身本来想不明白,最近在家休养,却有些懂了。人常说当有赤子之心,为什么?是因为赤子不会作伪,不会想太多的事,也不会因为想要万人景仰而故意掩饰自己的想法,饿了就吃,困了就睡。你们则不然,一心想成就王道,却不看看条件成熟不成熟,有没有那个可能,只是一味的空谈。久而久之,你们不仅骗人,自己也信以为真。以这种办法教人,岂能教出真正的明君,怎么能实现真正的王道?”

荀彧尴尬不已,却又心头一震。他突然明白自己为什么左右移离了,因为他一直没能真正明白刘辩对儒门的反感之处。相反,长公主置身事外,反而看懂了儒门的症结所在。

好高骛远,言高行卑。

第422章 舍得

长公主最后对荀彧说,要按我的意思,是不能再让你和陈留王接触,可是既然陛下答应了,我相信陛下,再给你一次机会。如果陈留王再出现这样的情况,就算陛下同意,我也不同意。别忘了我还是首辅,陛下不回来,朝廷的事,我还能说得上话。

荀彧感激不尽,退出了长公主府,来到了尚书台。

贾诩闻讯,笑脸相迎。他打量了荀彧两眼,乐不可支。“被长公主训斥了吧?”

荀彧尴尬的点点头。“蒙长公主不弃,点拨了几句。”

“哈哈哈……”贾诩大笑起来。“荀文若,你啊,没有公达爽快,所以过得也憋屈。”

荀彧笑而不答,不打算在这些私人问题上和贾诩争论。

“你的来意,我已经知道了。既然陛下和长公主都答应了,我也没什么好说的。陈留王是块美玉,欠缺的只是雕琢。不过他才十一岁,有的是时间,你也不用太担心。”贾诩打量着荀彧,沉吟片刻,又道:“工欲善其事,当先利其器。文若啊,让我看看你的利器吧。”

荀彧笑了。“贾令君,彧斗胆,想问你一个问题。”

贾诩有些意外的看着荀彧,捻着胡须,思索片刻,嘴角微挑,轻声笑道:“文若这是要与我对阵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