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页

荀彧的脸红一阵白一阵。现在他才知道,戏志才回到中原,陈纪战死,会引发这么多的连锁反应,即使他聪明过人,他也有些应接不暇。

“陛下……同意么?”

“为什么不同意?颍川四家之一的钟家愿意入军职,我求之不得。”

“陛下不怕儒门掌握了兵权之后,会对朝廷有所威胁?”

“你是怕钟家压过荀家吧?”刘辩哈哈一笑,反问道:“其实你大可不必担心,我知道你的两个兄弟都有将兵之能。怎么样,让他们到朕的身边来吧,朕志在天下,不怕人才多。”

荀彧没吭声,他不打算让荀谌、荀衍重归朝廷。如果是那样的话,儒门就等于彻底向朝廷投降了。

他还没死心。让袁绍、曹操保存一份实力,他才有和刘辩周旋的底气,才能避免让刘辩肆意妄为,哪怕因此将两位兄长推进深渊,他也在所不惜。与天下人相比,与儒门的事业相比,荀家的任何损失都是值得的,何谈两位兄弟的前途。

“钟繇的确有坐镇一方的能力。陛下准备如何安置他?”

“贾诩建议让他出任幽州刺史,朕觉得很合适。”

荀彧皱起了眉头,好半天没有说话,眼神中全是忧虑。

刘虞失职,幽州牧肯定是做不成了。可是让钟繇出任幽州刺史,其中的深义却非常值得深究。幽州刺史不是幽州牧,在官职上,钟繇比公孙瓒低,这样一来,钟繇就不能完局掌控幽州,就算他想和袁绍有什么联系,他也无法跨过公孙瓒这一关。

可是,刘辩任命钟繇为幽州刺史,却向天下人展示了他的胸怀。颍川四家之一的钟繇都能担任幽州刺史,处于与袁绍直接对抗的前线,还有谁是刘辩不肯原谅的呢?

如此一来,儒门倒向朝廷的人会更多,而袁绍的实力将进一步被削弱。

看似很简单的一个人事变动,却有可能带来无法想象的人心转向。刘辩的心思已经够深沉,而那个贾诩在情况不明下做出的反应更让他不安。有这样的奇才协助刘辩,他还有多少机会?

“陛下打算什么时候回长安?”

“本来还想着早一点回去,现在看来,没有必要了。”刘辩哈哈一笑:“先收拾了和连、落置犍落罗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