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颌首附和。“是啊,儒门独尊,对学术来说的确弊大于利。陛下要儒道佛并举,大概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
刘辩骑在驳兽上,荀彧骑着一匹马,两人并肩而行,一边欣赏着草原上的景色,一边随口闲谈。
自从荀彧决定和刘辩进行交流以来,两人的关系渐渐的有了变化,敌对少了,默契多了,虽然争论还时有发生,却不再是针锋相对。
“陛下,在狼居胥山已经住了快一个月,再不走,给养就要用完了。”
刘辩斜睨着荀彧,不以为然。“有我在,还担心没吃的?”
“可是天天吃肉,肠胃不适啊。”荀彧解释道:“五味调和,方有益身心,没有菜吃,臣的嘴里全是泡,食不甘味啊。”
“活该,谁让你那么矫情,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刘辩耸耸肩,哈哈大笑:“我跟你说,吃鱼脍的要点不是酱,而是鱼肉中有一种东西可以补蔬菜不足,容易上火的弊端。这种东西不耐高温,一旦煮熟就会被破坏掉,所以只能生吃。至于酱,不过是为了去其腥味,本来就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你们把酱当成了关键,不是本末倒置吗?”
“有这种事?”荀彧很意外:“那臣岂不是……”
“白遭了一回罪。”刘辩接上了荀彧的话头,得意的坏笑道:“你算是运气好,境界原本就不错,得了玄冥海充沛的元气滋补,没让你死在玄冥海。”
荀彧后悔莫迭。
“真正的智慧不在书里,而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刘辩哈哈一笑:“你们自以为读了几本书,是所谓的智者,却不知道一叶障目,不见青天。与世间万物蕴含的道理相比,儒门收藏的那些经典何足道哉?儒门可亡,天地常在。”
第394章 人心涣散
荀彧不服气的反问道:“依陛下之说,那读书岂不是没用了?”
“你不要乱说,我从来没有说过读书无用。”刘辩眼睛一瞪:“我只是反对你们那种读书方法。更反对你们为了自己的需要,不惜歪曲古人言论的卑鄙行为。一方面讲究师法家法,一方面又肆意篡改文字,甚至毁真而造伪,混淆视听,这种事都做得出来,还能再不要脸一点么?”
荀彧气苦,却又无话可说。刘辩说的这些事,儒家的确没少做。不管目的是什么,造伪、篡改典籍,的确是儒家诸多擅长的手段之一。这世上有多少伪书,连荀彧自己都说不清。用刘辩的话说,儒家以传道授业为标榜,其实干的是和道家一样的愚民政策,因为这些所谓的学问都是应运而生的,是死是生,是兴是亡,决定权只在某些人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