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页

赵家也是豪强,但是并不妨碍赵云同情那些农民。他知道袁绍是世家子弟,他解决不了土地兼并的问题,所以把希望放在了朝廷身上。投奔公孙瓒,只是为了避开袁绍的权宜之计,即使知道公孙瓒现在悟命破境,身负北疆重任,他依然不后悔。公孙瓒堪为一方重将,却不是大臣,他同样解决不了这些问题。

他看重的是天子这一年多来对黄巾军的态度。不论是在河东招降白波军,还是劝降黑山军,抑或是后来将部分鲜卑人迁入辽东,部分羌人迁入关中,他都看到了天子为解决这个问题付出的努力。作为一个身负恶龙之名的年轻天子,能如此宽恕曾经的逆贼,又能如此谨慎的让鲜卑人、羌人内附,让他看到了与天子年龄不相衬的成熟。

他相信天子比袁绍更有机会解决大汉的症结。只可惜,他遇到天子太迟,天子因为龙的危机,必须远赴玄冥海,这一去生死未卜,凶多吉少。

可是赵云依然不后悔。以天子之尊,能放下一切,不拒艰难,远赴玄冥海,这样的勇气本身就值得他敬重。而这一路走来,他看到的一切,又让他相信天子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就算他回不来,朝廷也不会乱,面对山东的袁氏兄弟,依然有一定的优势。

当然,他还是希望天子能够回来。跟着这样的皇帝征战天下,他一定可以实现平生的夙愿。

……

淮阴。

陈登跳下车,快步走进大门。

大堂上,徐州牧陶谦父子之外,还有一个容貌甚壮的年轻人,正和陶谦说话。两人似乎谈得不错,最近心情一直不怎么好的陶谦发出爽朗的笑声。

“使君安好?”陈登上前行礼,哈哈一笑:“我这话多余了。一听到使君的笑声,就应该知道使君心情甚佳。”

陶谦微微一笑,伸手拉住陈登,将他引到堂上,一指那个年轻人道:“元龙,向你介绍一个新朋友。这位是东莱人太史慈,他奉北海太守孔融之命,前来与我连横,共抗袁氏。”

陈登原来没当回事,可是一听到孔融的名字,立刻肃然起敬,同时心中大喜。孔融不仅本人文名满天下,是有名的少年神童,他的家世更加显赫,是正宗的圣人后裔。他支持朝廷,反对袁绍兄弟,这可是人心向背的重大转变啊。

这就是世家的影响力。孔融虽然武力有限,可是他的影响力却非同小可。

至于太史慈,他能被孔融任命为使者,赶来拜见陶谦,就算家世一般,他本人也必有过人之处。更何况太史慈相貌英武,双目有神,一看就是那种英华内敛,磊落不群的人。

正是陈登最喜欢的那种人,因为他本人也是这种人。

“下邳陈登,字元龙,蒙使君不弃,忝任广陵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