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页

看到刘协这副表情,杨彪松了一口气。不管刘协的伤心是真是假,这都是最合适的反应,如果他欣喜若狂,那才麻烦呢。一个没有道德的人照样可以做一个好皇帝,一个没有城府的人却肯定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皇帝。这一点不符合圣人的教诲,却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殿下,以殿下的年纪来说,治国的责任的确很重,不过,就算殿下已经成年,依然不是殿下一个人能解决的问题。治家尚且需要兄弟和睦,治国更需要君臣同心,殿下,陛下在关中的举措,便是真正的垂拱而治,真正的帝王风范,他这是为殿下做榜样,教殿下如何治国。殿下切不可大而化之,辜负陛下的一片良苦用心啊。”

刘协抬起头,眼神中有些疑惑,心中有些警惕。他知道刘辩在关中做了些什么,刘辩在信里已经详细对他说了,可是他没想到杨彪会这么说。他究竟是想劝自己步天子后尘,亦步亦趋,还是想趁机让世家掌权,卷土重来?

看来对皇兄的举措的确要好好的研究一下,看看他是怎么对付世家的。如果发现其中有不妥之处,还要及时提醒皇兄。西凉人虽然不是山东人,可是贪婪却未必比山东人差。别前门刚赶走了一头虎,后门又引进了一群狼。

刘协略作思索,点点头:“司徒所言甚是,孤的确应该多多向陛下学习治国之道。这样吧,就由司徒出面,召集群臣商议一下,看看如何处置山东的事宜。此外,陛下要重开丝路,山西自有陛下处置,山东又如何处置,还要诸卿群策群力。司徒,有劳了。”

刘协说完,对杨彪深施一礼。杨彪连忙还礼。他将刘协的反应看在眼里,老怀大慰。看来这段时间的教导没有白费,刘协的心智和城府都已经超过了他的同龄人,小小年纪已有明君之相。只要两三年内刘辩不突然去世,刘协就完全有可能迅速成长起来,接过刘辩未竟的事业,引领着大汉走向中兴。

不过,事情总有两面性,如果刘协成长起来了,刘辩却解决了寒毒的问题,有了子嗣,他们兄弟之间恐怕避免不了一场恶斗。以刘辩的强势,身为臣子的刘协很可能凶多吉少。

杨彪且喜且忧。

第282章 心思难猜

与杨彪、蔡邕商量完政事,刘协回到寝殿,王妃伏寿迎了上来,一见刘协的脸色,眼神不由得一黯,轻声道:“又遇到麻烦了?”

刘协没有回答,眼神四下扫了扫:“今天有人来过吗?”

“吕姑娘刚刚来坐了一会,说了几句话。”

刘协皱了皱眉,轻哼了一声,却什么也没说。他走到内室,端坐在案前,伏寿亲自端了一杯水,放在刘协面前,示意亲信宫女们站得远些,这才掩上门,跪坐在刘协面前:“殿下,出了什么事?”

刘协拿起水,看了看,苦笑一声:“我皇兄虽在千里之外,却是神目如电,不仅有鹰在天上飞,而且有鼠在地下跑,无孔不入啊。你看,即使是在我自己的房里,我也不敢放肆。”

伏寿黛眉轻挑,脸上露出与年龄不相衬的成熟:“陛下不准殿下喝酒,也是为殿下身体着想。太早饮酒之人,的确容易养成贪杯的毛病。殿下思虑缜密,与禁酒有一定的关系。”

“你也这么想?”刘协嘴角一撇,斜睨着伏寿,带着几分质疑,几分戏谑。伏寿是他的王妃,两人一个十岁,一个九岁,与其说是夫妻,不如说是玩伴,但是他们两人都有点早熟,即使开玩笑,也不像普通孩子那样粗俗幼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