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页

同呼吸,共命运。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听到琴声,可是所有的将士都知道天子就在他们身后,而天子的身后就是大河,没有退路。如果他们不挡住匈奴人的冲锋,天子将无路可逃。

可是,他们并不紧张,也不兴奋,只是静静的等待着战斗的开始。听着若有若无的琴声,有的人嘴角露出恬静的笑意。他们闭起了眼睛,享受着这大战前的宁静。

远处,有一骑冲出地平线,飞奔而来。马背上的骑士老远就挥舞着手中的彩旗,拦在阵前的将士一动不动,看着他从中间的夹道驰过,一直奔到中军台前。

“陛下,匈奴人共计骑七千余、步四千余,离我军二十里。”

刘辩一动不动,恍若未闻。卫观走到台边,大声说道:“赐酒,再探。”

“唯!”骑士并不下马,拨转马头,走到台边,曹丕已经备好了一杯酒,双手举过头顶,奉到骑士面前。骑士接过,一饮而尽,满面红光的大喝一声:“谢陛下赐酒!”策马而去。

时间不长,又一名骑士到中军台前汇报。

“陛下,匈奴人离我军十五里。”

卫观再次大声喝道:“赐酒,再探!”

骑士饮了酒,像打了兴奋剂一样,策马而去。

斥候来得越来越急,他们一一向刘辩汇报了敌军的距离,然后领了赐酒,再次远行。小小的一杯酒,让他们感受到了天子对他们的重视,谁也不肯辜负这一片重视,斗志昂扬,准备斩首立功,将来也好向家人吹一吹,老子当年可是饮过天子的御酒的。

斥候是大军的耳目,消息的准确与否,及时与否,直接影响到大军的行动。没有好的斥候,就像是耳聋眼瞎的巨人,空有一身力气,却无法打中目标,最后只能成为其他人的猎物。刘辩从皇甫嵩那里了解了这个情况之后,就组建了一个精干的斥候营,尽可能的给予最好的待遇和装备,当然也会有最艰苦的训练。阵前赐酒,只是鼓舞士气的一个小动作而已,却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谁都想斩首立功,得到天子的赐酒。

随着匈奴人越来越近,迎来了最后一波高峰,当酒瓮里的酒见底,除了那些游弋在敌后的斥候之外,大部分的斥候都已经归队,准备战斗。

地平线处,匈奴人的大军露出了身影,大地开始震颤起来,无数的马蹄蹬踏出的声音滚滚而来,传入每一个人的身体,每一个人的心里。心脏的跳动快了起来,心液热了起来,步卒们握紧了手中的武器,骑士们安抚着战马,静静的等待着战斗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