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时装置在人类社会中出现得很早,可是这种“阴天也能用”日晷,甚至连伊南,都只是听说,没有亲眼见过。
“恩奇都,跟上!”
在严格如精密机器一般运作的营地里,伊南没有机会再多观察这些辅助设施与装置,赶紧加快脚步,跟上大队。
乌鲁克被誉为“万城之母”,多半因为它是世界上第一座拥有城墙的大型城池,是一座真正的“城”。
两千多年前这座城墙还不存在,当时的乌鲁克是一座自由生长的城市,城市与城郊并没有明显的界线。
但现在,城市周围已经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工地。
无数工人与物料,正在远远不断地向乌鲁克输送。工地旁至少有十余座陶窑,日夜不息地烧制用粘土为原料的陶砖。
除此之外,幼发拉底河上随水顺流而下,运送了不少巨木与巨筏,巨筏上堆放着大块大块的岩石,作为地基的材料被拖到岸上来。
从码头到工地的道路上,到处铺设着滚木,巨石由民夫们用绳索牵拉,一路拖行到城墙下,然后推入缓缓的斜坡,送入事先挖好的地基坑洞。用巨木做成的“吊车”像是巨兽一样,伸出长长的吊臂,辅助吊运较小的石块和其他材料。
待到地基被巨石填满之后,会有工人仔仔细细地用和着水与粘土的沙浆浇灌进巨石仅有的缝隙里,填满并平整。
在这样稳固的地基上,陶砖垒起的城墙拔地而起。
这座城的城墙规划得十分宏大,将城郊一些绿地和看起来像是农庄的区域也都划了进去。很难想象这一边在乒乒乓乓地修建着城墙,另一边则田园牧歌式地正在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