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西段垫方就是于庆涛包下来的,一水的翻斗车六十三台,他们取土的就是黄城村黄山的一个支脉玉山的土。
肖军自己有一台装载机,加上于庆涛买的两台装载机,虽然依然有点缺陷但勉强还够用。
zl50装载机,三铲子就是一车,两三分钟就能装走一车。
万峰也来到了玉山,看翻斗车排队装车的场面,还看了一下玉山的土质。
土层下是那种褐色的酥石层,这种石层基本上没多少硬度,铲车完全能铲动。
但是铲车毕竟是铲车它不叫挖子,如果有挖掘机效果会更好。
挖掘机万峰就没招了,他们也没研究这个呀,当时华国国内也不知道有没有生产挖掘机的。
从日本进口一台还老贵了。
九十年代初期买一台日本日立或者是小松的挖掘机需要二百多万。
这个就别想了,造价太高了。
万峰和于庆涛肖军三人东看看西看看,看了一个多小时。
万峰摇头:“这速度还是不行呀,这样一个小时这些翻斗车就能拉一车,一天能来十二三车,这哪儿行呀,一天才能拉四千多方,这太慢了。”
一天拉四千方土,这得驴年能把活儿撵下来,要是耽误了港口施工,这个责任可不小。
主要就是装载机太少,装车速度慢。
翻斗车大约二十多分钟能跑一个来回,但是回到这里还要排二十分钟的队才能装满,因为一台装载机一个小时就能装二十四五台车。
“我再上两台装载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