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五六十岁精神矍铄的老人站在正房门口,以为万峰是来学艺的。

这个时候就到了万峰自报家门的时候了。

“我是张广普的弟子,但是又不算是正式的弟子,因为他没有正式收我为徒,这次来他托我捎了些红崖土特产。”万峰把张广普让他捎的东西从包里拿出来,两个小包也不知道里面装了什么东西。

万峰恭恭敬敬地把小包交给青年,同时把礼物也交给青年。

“这是我的礼物,一点心意不成敬意。”

万峰的礼物是两瓶习水老窖,两条锡纸包江帆,这些礼物花了他十块多,在当时算是重礼。

如果张广普正式收他为徒的话,门口那老爷子就是他师爷了,而给他开门的青年就是他师叔。

但即便如此万峰也得管老人叫爷管青年叫叔。

青年是张广普的三弟张广垌,万峰不知道的是张广垌在寺沟是非常有名的人。

张广垌一身跤术炉火纯青,寻常人三个五个近不了身。

这些张广普并没有和他说起过。

解放前这里就是苦力聚集的地方,主要就是装卸船,他们给沙俄、东洋人扛活没有力气没有好身体不行,再就是为了自保。

这里鱼龙混杂,没点功夫自保还真的不行。

于是就有人自发地开始练武术练跤术。

张家来自关内,祖传的快跤,因此很快在这里就有了名气,解放前门下弟子众多,抗战后期他们和东洋人有过几十次的明暗斗争,曾经多次把有价值的情报送给党的地下组织。

现在,虽然张家已经不开门授徒,但依然有市内的跤术爱好者聚集,切磋会武。